——临津园小一班课程故事
甜甜的糖果、甜蜜的时刻。随着班本主题《好吃的糖果》的课程开展,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糖果产生喜爱之情,对糖果的种类、糖果的特征等进行感知和讨论。其中对棉花糖引起了大讨论:
我最喜欢吃棉花糖,棉花糖是软软的、甜甜的。
对了,棉花糖不是大大的么?
妈妈给我买过棉花糖,有长长的木棍,像云一样的。
我还吃过小兔子的棉花糖,还有两个眼睛呢。
我好久没有吃棉花糖了,真想吃棉花糖啊!
棉花糖的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,《纲要》中指出,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,把握时机,积极引导。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,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,所以一场棉花糖之旅即将开始。
启
捕捉价值点,生发课程
{ 讨论?设计 – 寻找幼儿真兴趣 }
活动开始前,我们再次组织孩子谈话,梳理孩子们已有经验和感兴趣点。
棉花糖有的是白的,有的很多颜色。
棉花糖有很多的形状。
用糖做的,有粉色,有绿色……
我们家有棉花糖机的,我可以带来。
一一的回答,让大家都特别的兴奋,期待着做棉花糖的那一刻……
“你想做一个怎么样的棉花糖呢?”
孩子们拿着笔,七嘴八舌的讨论着,画出了自己喜欢的棉花糖的样子,有小兔棉花糖,彩色棉花糖,气球棉花糖……
小
问
号
这些棉花糖真的可以做出来吗?
如果我能做出这么多的棉花糖,我肯定是最厉害的。
老师的思考
发现并捕捉幼儿的兴趣,是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前提。在捕捉幼儿兴趣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观察与思考,精准把握幼儿的真需求、真兴趣,要从幼儿的视角来抓住探索点、推动课程。
推
挖掘探究点,开展课程
{制作?体验-获取幼儿真需求}
材料都准备到位,有棉花糖机、白砂糖、彩砂糖、竹签、糖勺、碗……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制作起来。打开机器,飞快地转动的时候,大家一起在等待着,期待着。
“咦,怎么还没有出来呀?”
“我们等一下看看吧!”
不一会,香香的甜味出来了,机器中飞出一条白白的丝线一样的糖线。孩子们用小棒呀卷,绕呀绕。哇!棉花糖做成功了!
小
问
号
为什么糖可以变成棉花一样的?
小百科
孩子们回家询问爸爸妈妈,从而寻找到答案:物体加热以后,食物会产生变化。棉花糖制作机是台像个大碗的机器,机器的中心部位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加热腔,蔗糖进入了棉花糖制作机,分子结构就会发生改变,蔗糖会变成长长的丝状物质,绕在一起就像棉花。
老师的思考
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,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,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,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,让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、有趣的事物。在活动中,孩子们知道了棉花糖是因为加热,糖熔化变成了糖丝,也知道了制作棉花糖并不容易,由于机器快速的运转,孩子们并不能把棉花糖做的很大,也很难做出各种形状。
{疑问?探索-扩充幼儿真经验}
看一看
“做好的棉花糖像什么呢?”
我的棉花糖像一根蜡烛。
这个棉花糖像一个大鸡腿。
闻一闻
“棉花糖好香啊!”
摸一摸
棉花糖软软的,像棉花一样。
我不舍得摸,感觉一摸就没有了。
尝一尝
YUMMY
“哇!好甜呀!真好吃!”
“这些棉花糖到嘴里就不见了,好神奇。”
01
小问号
棉花糖去哪啦?
在我们看来棉花糖融化变小再平常不过,但在孩子们眼中却是一件稀奇事儿。他们对棉花糖融化的现象充满好奇,为了解开孩子们心中的疑惑,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。
第一步:
把有颜色的棉花糖放到热乎乎的水里。
第二步:
用棒子搅拌、不停地搅拌。
发现:
棉花糖在水里不见了,水变了颜色。 水变的香香的、甜甜的。
通过这次的实验,孩子们发现了原来棉花糖碰到水和热热的东西就会融化。所以棉花糖放到嘴巴里碰到热乎乎的口水就融化了,这就是棉花糖消失的秘密。
02
小问号
舌头会变色
为什么我的舌头变颜色啦?我的是红色,你的是绿色。
小百科
原来,彩色砂糖都是由色素提炼而成的,色素通常会沉淀在舌头上,不容易褪去,因此,会把舌头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,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消失。
老师的思考
《指南》中指出“儿童的学习游戏应该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活动。”孩子们在看、闻、摸、尝、做、学的过程中感受、体验、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,也获得相关经验。只有做好孩子们的支持者、合作者、引导者的角色,才能真正追随孩子,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,支持拓展,追随孩子的脚步,使活动更有意义的开展下去。
展
关注细微点,延续课程
{发现?收获-拓展幼儿真体验}
孩子们把剩下的棉花糖放在了区域中,过了一会儿,神奇的现象出现了?
棉花糖上怎么有东西挂下来了?
好像蜘蛛网。
棉花糖变得越来越小了!
“那怎样才能保护好棉花糖呢?
让它不会变小,不会消失?”
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,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。
要换个有太阳的地方放棉花糖。
要把棉花糖举在手里,就不会变小。
可以用一个袋子,把它装起来,我在商店里看到的。
对于可欣的回答,孩子们似乎都很认同,于是大家在教室里寻找了可以装棉花糖的袋子,大家一起研究了起来。
问
题
一
怎样的袋子最适合?
在教室里寻找到垃圾袋。
在抽屉里寻找到保鲜袋。
在区域中发现了牛皮纸袋。
大家纷纷把收集到的袋子套在棉花糖上,很多孩子提出疑问:垃圾袋、牛皮纸袋、塑料袋等都不能看出棉花糖的变化,因此大家认为还是要选用透明的保鲜袋,方便观察。
问
题
二
套袋子和没套袋子效果一样吗?
有的孩子认为:是需要套袋子的,也有一部分孩子觉得没有用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孩子们惊喜的发现:套上袋子的棉花糖依然还是和原来一样,而没套袋子的棉花糖却小了很多。
老师的思考
发现并捕捉幼儿的兴趣,是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前提。在捕捉幼儿兴趣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观察与思考,精准把握幼儿的真需求、真兴趣,要从幼儿的视角来抓住探索点、推动课程。
问
题
三
有包装的棉花糖还会变小吗?
我们将包装好的棉花糖放在区域中,可是周一来的时候孩子们却有了大发现:棉花糖居然不见了?
肯定是被小老鼠吃掉了。
可是包装袋都没打开呀?
是融化了,就像我们把棉花糖放在水里一样。
“对了,即使我们把包装袋系的很紧,
打结的地方还会有小洞洞或是小缝隙,
有空气钻进去,就会融化掉。”
接着,孩子们还尝试将各种糖果放在水里的融化实验,知道了大小不同的糖果,溶解的速度不一样,彩虹糖融化了变成了美丽的彩虹。
融化实验
老师的思考
深度教育理论强调,幼儿的过程性体验学习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,而是主动地参与活动开展探究。基于幼儿年龄认知特点,最适合其获取经验的方式是在多维互动中直接感知、体验。因此,在推进班本课程深入的过程中,通过幼儿与教师、幼儿与同伴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不断互动,促使幼儿经验递增,最终学习能力不断提高。
课程还没有结束,
接下来孩子们与棉花糖
会产生更有趣的故事……
图文:姚薇 陆新玉
拍摄:姚薇 陆新玉
制作:姚薇 陆新玉
审核:周冠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