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小讲堂
·科学预防流感及支原体肺炎感染·
尊敬的各位家长:
支原体肺炎
– 疾病科普 –
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。
1
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;部分患者也可接触感染。
2
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,儿童是高风险人群,尤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。
3
以发热、咳嗽为主,咳嗽较为剧烈,可伴有头痛、流涕、咽痛等症状。
流行性感冒
– 疾病科普 –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易感人群
人群普遍易感,儿童青少年更是流感高发人群和高危人群。
症状
高热、头痛、四肢酸痛、乏力和伴有流涕、咳嗽等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– 疾病科普 –
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近期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,11月中上旬随着人群抗体衰退可能出现小幅上升,需要引起重视。
1
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2
人群普遍易感。
3
发热、全身酸痛、头痛、咽干、咽痛、胃口差等。
水痘
– 疾病科普 –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全年均可发生,冬春季节高发。
传播途径
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,如玩具、文具、门把手等。
易感人群
人群普遍易感,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,易感者接触后90%发病,病后可获持久免疫。
症状
水痘病毒感染后,会出现发热、头疼、身体不舒服、食欲不振等早期症状;数小时或一天后,皮肤分批出现丘疹和疱疹;出疹24小时后,患者脸上、背上、腹部、四肢等各个地方均会出现红疹点和水泡,一部分开始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
预防建议
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,咳嗽、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。保持充足睡眠,加强体育锻炼,合理搭配饮食,提高身体抗病能力。
手足口病
– 疾病科普 –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。
传播途径
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而感染。
易感人群
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,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。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,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。
症状
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/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
– 疾病科普 –
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疾病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。潜伏期为1—2天,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,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。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,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—5天。其传染期持续到症状消失后3天。
传播途径
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—口途径传播。可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、饮料、水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传播,还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、物品、环境传播,而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或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传播。全年发病,秋冬季流行较多。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占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的1/3以上。
易感人群
诺如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,全年均可发生感染,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,寒冷季节高发。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爆发中,60%-90%是由诺如病毒引起。
症状
起病急,以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为主要症状,轻重不等。腹泻为黄色稀水便或水样便,每天10余次,有时腹痛呈绞痛。可伴有低热、头痛、发冷、食欲减退、乏力、肌痛等,一般持续1—3天可自愈,死亡罕见。成人以腹泻为主,儿童患者先出现呕吐,然后出现腹泻,体弱者病情较重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
– 疾病科普 –
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肺病毒科,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,只有一种血清型 。
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,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,如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。
易感人群
主要引起6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,以及较大儿童和成人的鼻炎、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。
症状
鼻塞、流涕、咳嗽和声音嘶哑等。大多数症状会在1-2周内自行消失,少部分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。
应对措施
学校措施
(一)严格落实晨午检,发现在校师生出现发热/咳嗽/皮疹/腹泻等症状时,督促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,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居家休息,避免在传染期内或排除传染病前在岗或就学。
(二)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。对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缺勤原因、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,若诊断为传染病,应在确定无传染性后复课。及时登记上报晨午检记录表。
(三)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。校医或保健老师在汇总全校结果后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核实,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辖区疾控中心。
(四)加强日常开窗通风,保持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。
(五)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,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,在卫生间、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等卫生用品。
(六)加强疾病防治教育,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戴口罩、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(七)对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持续进行症状监测、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、通风等工作。
学生应对措施
(一)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,注意手卫生,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品后及时洗手等。
(二)出现身体不适时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,避免带病上课。
(三)增强体育锻炼,规律作息,合理膳食,提高免疫力。
(四)外出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。
家长应对措施
(一)发现孩子出现发热/咳嗽/皮疹/腹泻等症状时,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,及时就诊治疗,避免带病上学。
(二)加强日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(三)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,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。
~END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