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画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,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如何规范使用和管理智慧画屏,确保其发挥最大教学效果,是每位幼儿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。以下是几点建议:
1. 明确使用目的,突出教育性
智慧画屏不应只是“电子黑板”或“动画播放器”,而应成为激发幼儿兴趣、促进深度学习的有力工具。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曾指出:“技术只是手段,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。”因此,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,应明确智慧画屏的使用目的,比如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,或通过动态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。
建议:
-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,智慧画屏可用于展示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、科学实验视频或互动游戏。
- 在区域活动中,可作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工具,比如通过触屏操作进行绘画、拼图等活动。
2. 规范使用时间,保护幼儿视力
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可能对幼儿的视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,2岁以上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。因此,教师应严格控制智慧画屏的使用时长,并注意科学用眼。
建议:
- 每次使用智慧画屏的时间控制在15-20分钟以内,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。
- 在使用过程中,提醒幼儿保持适当距离(一般为屏幕对角线的1.5倍),并定期进行眼部放松活动。
3. 注重互动性,避免“单向输出”
智慧画屏的优势在于其互动性,但许多教师在使用时容易陷入“单向输出”的模式,即仅播放内容而忽视与幼儿的互动。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芳曾强调:“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,技术只是辅助。”因此,教师应充分利用智慧画屏的互动功能,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。
建议:
- 设计互动性强的活动,如通过触屏操作让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,或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习新知识。
- 在使用过程中,教师应适时提问、引导,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4. 加强设备管理,确保使用安全
智慧画屏作为幼儿园的公共设备,其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。设备损坏或使用不当不仅影响教学效果,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。
建议:
- 制定智慧画屏使用规范,明确教师和幼儿的操作要求,避免暴力操作或不当使用。
- 定期检查设备,确保画屏的触控灵敏度、音效、网络连接等正常运行。
- 在使用过程中,教师应全程监督,避免幼儿单独操作设备。
5. 培训教师,提升技术应用能力
智慧画屏的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。园长和教研组长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,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智慧画屏的功能,并探索其创新应用方式。
建议:
- 邀请设备供应商或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讲解智慧画屏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。
- 组织教师分享智慧画屏使用的优秀案例,促进经验交流。
6. 结合园本课程,个性化设计内容
智慧画屏的使用应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相结合,避免盲目引入外部资源。著名园长陈鹤琴曾提出:“幼儿园的课程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。”因此,教师应根据本园特色和幼儿的兴趣,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。
建议:
- 利用智慧画屏展示与园本课程相关的图片、视频或互动游戏。
- 鼓励教师自主研发智慧画屏的教学资源,如录制本园教师的绘本故事或制作互动游戏。
结语
智慧画屏的使用与管理,需要教师在技术应用与教育理念之间找到平衡点。通过明确使用目的、规范使用时间、注重互动性、加强设备管理、提升教师能力以及结合园本课程,智慧画屏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,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力支持。正如幼教专家朱家雄所说:“技术是手段,教育是目的。只有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,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与发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