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导幼儿用废旧零件制作音乐发声装置,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体验,更是一次跨学科的学习机会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和步骤,结合了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和艺术教育专家罗恩菲尔德的观点:
1. 激发兴趣与探索
- 引入话题: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用废旧物品制作的音乐视频(如“垃圾乐队”的表演),激发孩子们的兴趣。李季湄教授曾强调,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。
- 提问引导:问孩子们:“你们觉得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?”“我们能不能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也做出这样的音乐装置?”
2. 材料收集与分类
- 材料探索:带领孩子们收集废旧零件,如瓶盖、易拉罐、纸盒、塑料管等。罗恩菲尔德认为,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
- 分类讨论: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材料的形状、大小、材质,讨论哪些材料可能发出声音,以及如何让它们发出声音。
3. 设计与制作
- 简单示范: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示范,比如用橡皮筋和纸盒制作一个简易的“吉他”,或者用瓶盖和木棍制作一个“摇铃”。
- 自由创作: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和制作。李季湄教授指出,幼儿的创造力往往在自由探索中得到最大发挥。
- 合作与分享:可以让孩子们分组合作,互相分享创意和制作经验,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。
4. 试音与调整
- 试音环节:让孩子们试听自己制作的装置发出的声音,讨论如何让声音更响亮、更悦耳。
- 改进调整:根据试音结果,引导孩子们对装置进行调整,比如改变材料的组合方式或增加辅助工具。
5. 展示与表演
- 作品展示: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“艺术角”,让他们向同伴和家长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。
- 音乐表演:组织一次小型音乐会,让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音乐装置进行表演,体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。
6. 反思与延伸
- 反思讨论:活动结束后,引导孩子们反思:“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?”“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废旧物品制作音乐装置?”
- 延伸活动:可以结合科学领域,让孩子们探索声音的产生原理,或者结合语言领域,创作一个关于“废旧零件乐队”的故事。
专家观点支持
- 李季湄教授曾指出:“幼儿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,更是情感表达和思维发展的过程。”通过废旧零件制作音乐装置,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,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。
- 罗恩菲尔德在《儿童与艺术》中提到:“艺术教育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,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。”这一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。
通过以上步骤,孩子们不仅能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,还能在动手实践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,真正实现“玩中学、学中玩”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