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立德树人”的教育背景下,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,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。以下从理念、策略和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专业解答:
一、理念基础: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核心,融合“生活即教育”
- 立德树人: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是基础。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提出“活教育”理念,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,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学习、体验和成长。
- 生活即教育:陶行知先生提出“生活即教育”,强调教育应源于生活,回归生活。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幼儿接触真实社会、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途径。
二、策略指导:循序渐进,注重体验与参与
-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:引导幼儿从家庭、幼儿园、社区等熟悉的环境入手,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。例如,组织幼儿参与垃圾分类、社区清洁等环保活动,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。
- 注重体验式学习:通过模拟社会角色(如“小小警察”“小小医生”)、参观社区机构(如消防队、邮局)等方式,让幼儿在体验中理解社会角色的意义,增强社会认知。
- 家园共育,形成合力:幼儿园与家庭合作,共同为幼儿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。例如,家长可以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,如敬老院探访、爱心义卖等,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关爱他人、服务社会的意义。
三、具体方法: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
- 主题式社会实践活动:结合节日、纪念日等设计主题活动。例如,在“世界地球日”组织幼儿参与环保宣传,在“重阳节”组织幼儿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。
- 项目式学习(PBL):以问题为导向,引导幼儿通过实践解决问题。例如,针对“如何让我们的社区更美丽”这一问题,幼儿可以设计宣传海报、参与社区清洁等,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- 角色扮演与模拟游戏:通过角色扮演(如“小小志愿者”“小小记者”)和模拟游戏(如“超市购物”“交通规则体验”),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社会规则,培养责任感和合作意识。
- 社会资源整合:充分利用社区资源,如邀请社区工作者(如警察、医生)到幼儿园分享职业故事,或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机构,拓宽他们的社会视野。
四、案例分享:国内外优秀实践
- 国内案例:某幼儿园在“小小志愿者”活动中,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图书馆的书籍整理工作,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。活动后,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感受,强化他们的社会认知。
- 国外案例:芬兰幼儿园注重“现象教学”,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日常课程。例如,幼儿通过参与社区花园种植活动,学习植物生长知识,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。
五、教师角色:引导者与支持者
- 观察与引导:教师应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,及时给予引导和支持。例如,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,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,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。
- 反思与总结:活动结束后,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反思和总结,帮助他们将实践经验内化为社会认知和责任感。例如,通过绘画、讨论等方式,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。
六、评价与反馈:注重过程性评价
- 过程性评价: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、合作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等,而非仅仅关注结果。例如,通过观察记录、活动照片等方式,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。
- 多元化评价:采用自评、互评、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,全面了解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。
结语
在“立德树人”背景下,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,还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通过科学设计活动、家园共育、注重体验与反思,幼儿将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、服务社会,成为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