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教师如何通过戏剧表演展示活动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内涵?
戏剧表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,能够通过角色扮演、情境模拟、情感表达等方式,帮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、在互动中成长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,戏剧表演不仅是教学手段,更是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。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与建议:
一、戏剧表演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
- 角色扮演与价值观塑造
戏剧表演中,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(如医生、警察、消防员等),体验他人的情感与责任,从而培养同理心、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。
专家观点: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指出,“角色扮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,通过戏剧活动,幼儿能够内化社会规范,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。” - 情境模拟与问题解决
戏剧表演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,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、沟通与思考,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。
案例:在《小兔子过河》的戏剧表演中,幼儿需要共同想办法帮助小兔子过河,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,也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。 - 情感表达与自我认知
戏剧表演为幼儿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机会,帮助他们认识自我、理解他人,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。
研究支持: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,“戏剧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情感表达与自我认知的发展,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。”
二、戏剧表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
- 选择贴近生活的主题
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,如“帮助他人”“爱护环境”“诚实守信”等,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接受道德教育。
示例:设计《垃圾分类小卫士》的戏剧活动,让幼儿扮演环保小卫士,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培养环保意识。 -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
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戏剧表演,如《孔融让梨》《司马光砸缸》等故事,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传统美德。
专家建议: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,“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,戏剧表演是传承文化的有效方式。” -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
戏剧表演的重点在于幼儿的参与和体验,而非表演的完美性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,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与成长。
实践案例:某幼儿园在《小蝌蚪找妈妈》的戏剧活动中,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表达情感,而不是追求台词和动作的准确性。 - 创设多元化的表演形式
除了传统的舞台表演,还可以采用即兴表演、木偶剧、影子戏等形式,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创造力。
资源推荐:利用绘本、动画片等资源改编戏剧剧本,丰富表演内容。
三、教师在戏剧活动中的角色
- 引导者而非主导者
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,通过提问、示范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,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“应该怎么做”。
专家观点: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指出,“教师在戏剧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持者,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。” - 观察者与记录者
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表现,记录他们的成长与变化,为后续教育提供依据。
工具推荐:使用观察记录表、视频拍摄等方式,记录幼儿的语言、行为与情感表现。 - 合作者与参与者
教师可以参与戏剧表演,与幼儿共同扮演角色,拉近与幼儿的距离,增强活动的趣味性。
案例:在《三只小猪》的戏剧活动中,教师扮演大灰狼,与幼儿互动,激发他们的表演热情。
四、戏剧表演活动的评价与反思
- 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变化
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幼儿的参与度、情感表达、合作能力等方面,而非表演的“好坏”。
评价工具:使用成长档案袋、观察记录表等,记录幼儿的进步。 - 反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
教师应定期反思戏剧活动的目标、内容与效果,不断优化活动设计。
专家建议: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提出,“教师应通过反思提升戏剧活动的教育价值,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。”
五、戏剧表演活动的延伸与拓展
- 家园共育
邀请家长参与戏剧活动,如亲子表演、家长观摩等,增强家园合作,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。
案例:某幼儿园在“六一”儿童节举办亲子戏剧节,家长与幼儿共同表演,增进了亲子关系。 - 跨学科融合
将戏剧表演与语言、艺术、科学等学科结合,丰富活动内容,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。
示例:在《小蚂蚁搬家》的戏剧活动中,融入科学知识,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。
结语
戏剧表演是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。通过精心设计、科学实施,幼儿教师能够借助戏剧活动,帮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、在互动中成长,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能力。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言: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,戏剧是游戏的升华。”让我们用戏剧点亮幼儿的成长之路,让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活动中生根发芽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