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开展特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实践
在这个数字化时代,线上教育资源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。如何利用这些资源,开展既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又独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呢?以下是几点专业建议,融合了国内外幼教专家的观点与实践案例。
1. 精选优质资源,匹配教学目标
- 核心原则:线上资源的选取必须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,确保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。
- 实践建议: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周念丽教授的观点,选择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动画、绘本或互动游戏。比如,利用“凯叔讲故事”App中的经典绘本资源,结合语言领域的目标,开展“亲子共读”活动。
- 案例分享:某幼儿园利用“小伴龙”App中的数学游戏,设计了一堂“数字探险”活动,孩子们通过虚拟情境完成数学任务,既提升了兴趣又巩固了知识。
2. 结合线下活动,实现多元体验
- 核心原则:线上资源应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,避免单一屏幕使用,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感官体验。
- 实践建议: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观点,线上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导入或延伸。例如,在开展“春天”主题活动时,先播放一段春天的科普动画,再组织孩子们到户外观察植物、绘画春天。
- 案例分享:某幼儿园利用“宝宝巴士”App中的手工教程,结合线下实践,设计了一堂“环保小达人”活动,孩子们先观看视频学习制作方法,再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。
3. 注重互动性,激发幼儿参与
- 核心原则:线上资源的使用应注重互动性,避免单向输入,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表达。
- 实践建议:可以借鉴哈佛大学儿童教育专家霍华德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,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多种智能的互动资源。例如,利用“叽里呱啦”App中的英语互动课程,设计“英语小剧场”活动,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语言。
- 案例分享:某幼儿园利用“斑马AI课”中的科学实验视频,设计了一堂“小小科学家”活动,孩子们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步骤,再亲手操作,激发了探索欲望。
4. 融入家园共育,延伸学习效果
- 核心原则:线上资源的使用应融入家园共育,通过家长参与,延伸教学效果。
- 实践建议:可以参考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的观点,设计“家园共育”主题活动。例如,利用“亲宝宝”App中的亲子互动游戏,设计“家庭运动会”活动,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,增进亲子关系。
- 案例分享:某幼儿园利用“宝贝听听”App中的睡前故事资源,开展“晚安故事”活动,家长每晚与孩子一起听故事,培养阅读习惯。
5. 定期评估反馈,优化教学设计
- 核心原则:线上资源的使用效果需要定期评估,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。
- 实践建议:可以借鉴美国幼教专家丽莲·凯兹的“发展适宜性实践”理论,定期观察幼儿的表现,收集家长的反馈。例如,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某项线上活动的兴趣,优化后续设计。
- 案例分享:某幼儿园在利用“学而思网校”App开展数学活动后,通过教师观察和家长反馈,发现部分幼儿对游戏环节特别感兴趣,于是调整了课程设置,增加了更多互动游戏。
结语
线上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,但关键在于如何科学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。通过精选资源、结合线下活动、注重互动性、融入家园共育以及定期评估反馈,我们可以开展更具特色、更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,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。
参考资料:
- 周念丽教授的《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》
- 冯晓霞教授的《幼儿园课程与教学》
- 霍华德·加德纳的《多元智能理论》
- 虞永平教授的《家园共育的理论与实践》
- 丽莲·凯兹的《发展适宜性实践》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