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幼儿课堂活动组织实施中严格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,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. 以游戏为载体,渗透德育元素
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: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。”我们可以将德育融入游戏活动中,让孩子在玩中学、学中玩。例如,在角色扮演游戏中,引导孩子体验不同职业的社会责任,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。
案例:在“小小消防员”游戏中,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了解消防员的勇敢和奉献精神,鼓励他们帮助他人,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。
2. 结合生活场景,培养良好习惯
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。我们可以将德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,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。
案例:在午餐时间,教师可以通过“光盘行动”引导孩子珍惜粮食,培养节俭意识;在排队时,强调秩序和谦让,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。
3. 借助绘本故事,传递正向价值观
绘本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工具。选择适合的绘本故事,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。
案例:通过《彩虹色的花》这本绘本,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理解分享和助人的意义;通过《大卫不可以》,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。
4. 创设情境体验,激发情感共鸣
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,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德育的力量。例如,组织“爱心义卖”活动,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人。
案例:在“关爱老人”主题活动中,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制作贺卡、表演节目,传递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。
5. 家园共育,形成教育合力
立德树人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、亲子活动等方式,向家长传递德育理念,形成教育合力。
案例:在“感恩父母”主题活动中,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如帮父母倒水、捶背等,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。
6. 注重榜样示范,以身作则
教师是孩子的第一榜样。在日常教学中,教师应以身作则,用言行影响孩子。
案例:教师在与孩子互动时,始终保持耐心和尊重,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和被重视,从而学会如何对待他人。
7. 关注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教师应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特点,采取不同的德育方式。
案例: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,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;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,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,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。
总结
立德树人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,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。通过游戏、绘本、情境体验等多种方式,将德育融入课堂活动,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,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:“生活即教育。”让我们在幼儿教育的每一天,都用爱心和智慧,播撒德育的种子,静待花开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