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幼儿活动组织中,充分发挥“立德树人”的教育作用,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。著名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曾强调:“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都是教育,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育人的契机。”那么,如何在活动中巧妙融入“立德树人”的理念,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呢?以下是我从专业角度给出的建议:
1. 将“立德树人”融入活动目标
在设计活动时,教师需要明确“立德树人”的具体目标。例如,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提到的“关心尊重他人”“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”等,都可以作为活动设计的核心方向。比如,在“分享日”活动中,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感恩;在“环保小卫士”活动中,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。
2. 以游戏为载体,寓教于乐
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,也是“立德树人”的重要载体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: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。”在游戏中,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、情境模拟等活动,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合作、尊重和规则意识。例如,在“小小医生”游戏中,幼儿不仅要扮演医生,还要学会关心“病人”,培养同理心。
3. 创设真实情境,激发情感共鸣
幼儿的情感体验是“立德树人”的关键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,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“德”的力量。比如,组织幼儿参与社区公益活动,帮助老人或清理公共场所,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价值。
4. 以故事为媒介,传递正向价值观
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教育形式之一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曾说:“故事是孩子心灵的营养。”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故事或创编新故事,传递诚实、勇敢、善良等正向价值观。例如,在讲述《狼来了》的故事时,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诚实的重要性。
5. 家园共育,形成教育合力
“立德树人”离不开家庭的支持。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指出:“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保障。”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、亲子活动等形式,向家长传递“立德树人”的理念,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,与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。
6. 注重评价与反馈,强化正向行为
在活动中,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,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和反馈,强化他们的正向行为。例如,当幼儿主动帮助同伴时,教师可以给予具体的表扬:“你刚才帮助了小明,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!”这样的反馈能让幼儿明确什么是值得提倡的行为。
7. 融入传统文化,厚植文化自信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“立德树人”的重要资源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、经典诵读等活动,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。例如,在端午节活动中,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,感受爱国精神。
8. 关注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
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,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,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。例如,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,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其参与;对于情绪管理能力较弱的幼儿,可以通过故事或游戏引导其学会控制情绪。
结语
“立德树人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需要贯穿于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细节。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:“生活即教育。”在幼儿活动组织中,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,将“立德树人”的理念融入其中,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,成为德才兼备的小公民。
希望以上建议能为幼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,让我们一起为培养新时代的“小小君子”和“小小淑女”而努力!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