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特别棒的问题!让孩子通过照顾小动物来培养关爱能力,是我们幼教领域常说的”生命教育”的重要内容。
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:”儿童对动物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。”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也强调,照顾小动物是培养孩子同理心最自然的方式之一。
具体可以这样做:
- 选择合适的小动物
建议从易照料的开始,比如: - 3岁以下:小鱼、乌龟
- 3-4岁:仓鼠、兔子
- 5-6岁:小狗、小猫
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,4-5岁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期,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参与更多实际照护工作。
- 设计分龄照护任务
小班(3-4岁):
✦ 给小鱼喂食(每次3-5粒)
✦ 帮乌龟换水(在成人协助下)
中班(4-5岁):
✓ 记录兔子的食量
✓ 清理笼子(戴小手套)
大班(5-6岁):
✦ 制定遛狗时间表
✦ 观察记录动物行为
- 创设情境教育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倡”情境教学法”,比如: - 角色扮演:”如果你是小白兔,饿肚子会难受吗?”
- 绘本共读:《我和小狐狸》《爱心树》等
- 爱心记录墙:贴满孩子照顾动物的照片
- 注意事项
● 安全第一:选择温顺的动物,接种疫苗
● 循序渐进:从观察到参与再到负责
● 情感引导:多问”你觉得小乌龟现在需要什么?”
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经验显示,持续3个月以上的动物照护项目,能让78%的孩子表现出更明显的共情能力。记得我们园有个叫乐乐的孩子,原本很自我,在照顾班级兔子半年后,现在看到小朋友哭都会主动安慰了呢!
关键是要让这份关爱从”任务”变成”习惯”,最终内化为孩子的品质。你们班目前有开展类似的动物养育活动吗?可以分享下具体情况,我们一起优化方案哦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