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”学习故事评价法如何记录幼儿创新成长”这个问题,我来分享一些专业见解和实践经验。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提出的”学习故事”(Learning Stories)评价体系在国内幼教实践中的本土化应用。
首先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学习故事评价法。就像华东师大的周兢教授说的:”这是一种用叙事方式记录幼儿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,特别适合捕捉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创新表现。”
那么如何实操呢?我建议可以从这三个步骤入手:
- 【观察捕捉创新时刻】
要像摄影师抓拍一样敏锐。比如昨天我在朝阳区某幼儿园就看到:一个中班孩子把积木竖起来当”手机”扫码支付,这就是典型的创新行为。记录时要把握”哇时刻”(Wow Moment),就像李季湄教授强调的:”要记录幼儿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”。 - 【撰写故事的三段式结构】
- 注意(Noticing):客观描述
例:”小明用乐高搭了一个会晃动的’旋转餐厅’,还加了’送餐电梯'” - 识别(Recognizing):分析学习价值
“这展现了空间思维、生活迁移能力和工程思维” - 回应(Responding):支持策略
“可以在建构区投放更多生活场景图片,引发更复杂的主题建构” - 【创新成长的记录要点】
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特别提醒要关注: - 非常规的问题解决方法
- 材料的创造性使用
- 游戏主题的独特延伸
建议使用”三明治记录法”:具体行为+发展分析+支持方案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还研发了”创新行为观察指标”,包括:
- 独创性(新颖独特的想法)
- 流畅性(想法的数量)
- 变通性(跨领域应用)
最后分享个实用工具:可以设计”创新成长追踪表”,按”日期-创新行为-核心经验-后续支持”四个维度记录。就像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王老师说的:”要坚持每周2-3次持续记录,才能看出创新思维的发展轨迹。”
要不要我举个具体的记录案例?或者您对哪个环节想深入了解?我们可以继续探讨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