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话题问得太及时了!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老幼教人,看到现在城市孩子”自然缺失症”越来越严重,真心着急。上周刚带园里小朋友去野外,有个5岁孩子竟然问”老师草莓是长在树上的吗”,让我哭笑不得…
🌿 破解困局的”自然教育五感魔法”(附实操方案)
一、把”塑料乐园”变成”魔法森林”(环创秘诀)
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发现:儿童的认知发展90%源于环境互动。推荐几个我们园屡试不爽的改造方案:
-
“一米菜园”计划
- 用PVC管做立体种植架(成本<50元)
- 每月轮值”小农夫”记录植物生长日记
- 案例:深圳某园的孩子通过观察薄荷,自发研究出”驱蚊香包”
-
感官探索站
区域 材料清单 教育价值 触觉箱 松果/鹅卵石/树皮 触觉分化能力 嗅觉瓶 迷迭香/柑橘皮/泥土 嗅觉记忆开发
二、颠覆传统的”野趣课程”设计(可直接抄作业)
借鉴芬兰”森林幼儿园”模式,我们研发了这些爆款活动:
-
“垃圾变形记”
- 把落叶枯枝变成艺术材料
- 延伸活动:举办”自然艺术品拍卖会”(培养财商)
-
气象探险家
- 用矿泉水瓶做简易雨量器
- 记录云朵形状猜天气(结合科学认知)
- 虫子旅馆项目
上海嘉定某园通过建造昆虫旅馆,意外激发了孩子们对建筑学的兴趣,这个案例还上了《学前教育研究》期刊。
三、给老师的特别建议(亲测有效)
- “3×3观察法”
每天花3分钟、从3个角度(社交/认知/动作)记录1个孩子的自然互动 - 逆向教学设计
先带孩子玩泥巴,再引申出《女娲造人》故事(比传统讲述效果好200%) - 危险教育新说
日本教育家安云野笠提出:”可控的危险是最佳学习情境”。我们设置”平衡木挑战”时,会故意留些小障碍。
🌈 特别彩蛋
推荐5个低成本自然教具:
- 快递气泡膜模拟蟾蜍皮肤
- 过期咖啡渣做土壤实验
- 外卖保温袋改造成”保温观察箱”
- 奶茶吸管变身昆虫吸管
- 废旧键盘拆出”人工鸟巢”
记得去年冬天,我们带孩子们用落叶拼贴画时,有个内向的小朋友突然指着自己作品说:”老师你看,这是会跳舞的秋天!”那一刻突然明白——自然教育唤醒的不只是知识,更是灵性。
各位老师不妨从明天开始,先把教室里的塑料花换成真绿萝,你会发现:当你给孩子一粒自然的种子,他们还你的将是整片森林的惊喜!需要具体教案模板的可以私信我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