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BL项目中的幼儿成果展示:让成长看得见的艺术
作为深耕幼教领域多年的实践者,我特别喜欢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·杜威的观点:”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,教育即生活本身。”这句话在PBL(项目式学习)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今天我们就来探讨PBL项目中成果展示这个关键环节。
一、PBL成果展示的核心理念
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指出:”幼儿的展示不是表演给成人看,而是他们表达自我、分享发现的重要过程。”针对3-6岁幼儿的特点,我们的展示应该:
- 过程重于结果:展示幼儿的探索历程而非完美作品
- 多元表征:尊重幼儿”一百种语言”的表达方式
- 真实情境:在真实或有意义的情境中自然发生
二、分阶段引导策略
(一) 小班(3-4岁):”我做给你看”
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:”对小班幼儿,我们要做的是搭建’表达脚手架’。”
- 实物展示法:如种植项目可让幼儿抱着自己种的小盆栽展示
- 动作模仿法:制作项目可边做简单动作边说明”我把纸这样折”
- 照片引导法:用过程照片提示幼儿回忆和表达
案例:在”我们的菜园”项目中,教师制作了包含幼儿浇水、观察等照片的时间轴展板,幼儿可以指着照片说”这是我给小苗喝水”。
(二) 中班(4-5岁):”我们一起来说”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强调:”中班是合作意识形成的关键期。”
- 小组接力讲述:每组3-4人,每人说一个环节
- 角色扮演展示:如”超市”项目中分角色演示购物过程
- 简易展板制作:用图画+简单文字呈现项目流程
工具推荐:使用可擦写的展示板,幼儿可以随时调整展示内容。
(三) 大班(5-6岁):”听我完整道来”
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研究发现:”大班幼儿已具备较完整的叙事能力。”
- 项目故事会:用”首先…然后…最后…”的句式讲述
- 展台设计师:幼儿自主布置展示区域
- 互动式展示:设置”请你来试试”等互动环节
创新做法:杭州某幼儿园在”桥”项目后,设置不同材料的”建桥区”,向来宾发起挑战。
三、实用指导策略
1. 展示前的准备
- “预展示”活动:在小组内先练习表达
- 可视化工具:思维导图、流程图等辅助记忆
- 展示道具:提供麦克风、指示棒等增加仪式感
2. 展示中的支持
美国HighScope课程提出”提示而不代劳”原则:
- 开放式提问:”你想先介绍哪个部分?”
- 关键词提示:当幼儿卡壳时提示关键词
- 肢体鼓励:微笑、点头等非语言支持
3. 展示后的延伸
- 反思讨论:”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意思?”
- 展示档案:将展示过程录制或拍照保存
- 家庭联结:设计家庭反馈表邀请家长回应
四、常见问题解决
Q:幼儿害羞不敢展示怎么办?
A:广东省育才幼儿园一院的张颖园长建议”从一对一开始”,先让幼儿对玩具熊展示,逐步扩大听众范围。
Q:展示内容零散不连贯?
A:可采用”故事串”方法:用一根绳把代表各环节的图片或实物按顺序串起来。
Q:时间不够所有幼儿展示?
A:设置多个展示区同时进行,或分多日完成,确保每个声音都被听到。
五、特别提醒
台湾幼教专家林佩蓉教授说:”幼儿展示最动人的往往是那些’不完美’的真实瞬间。”作为教师,我们要:
- 容忍展示中的”小意外”
- 珍视幼儿的原生态表达
- 避免过度排练造成的表演化
在PBL项目尾声,当我们看到幼儿眼睛发亮地分享他们的发现时,那一刻就实现了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所说的”儿童的一百种语言”。记住,展示不是终点,而是新探索的起点。让我们用心聆听每个幼儿独特的声音,因为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说:”每一个孩子带来的讯息,都是上帝对人类尚未丧失信心的表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