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然教育缺失时代,幼师如何用”野趣教学法”为孩子打造幸福童年?】
在这个”塑料童年”泛滥的时代(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语),我看到太多孩子被圈养在”电子牢笼”里。但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太及时了——作为深耕自然教育15年的幼教人,我想分享几个既专业又落地的解决方案:
一、打造”会呼吸的教室”(李跃儿芭学园首创概念)
- 把自然请进来:在窗台设置”生态观察站”,用矿泉水瓶养豆苗(3天就能见证生命奇迹)
- 季节性主题墙:秋天贴满真实的银杏叶,春天悬挂柳枝编的”风铃”
- 自然材料替代塑料玩具:松果做数学教具,鹅卵石当绘画工具
二、开发”五分钟自然课程”(借鉴日本藤幼儿园模式)
• 晨圈时间玩”听风辨位”游戏
• 餐前进行”蔬菜探索”(摸摸黄瓜的刺,闻闻番茄的蒂)
• 离园前”彩虹追踪”(观察不同时段阳光颜色变化)
三、创建”野趣课程包”(参考德国森林幼儿园课程)
- 触觉盒子:装不同纹理的自然物(树皮、苔藓、羽毛)
- 气味银行:密封罐存桂花、薄荷、泥土的味道
- 声音地图:录制20种自然声音配合图片使用
特别推荐北京师范大学胡华教授团队的”自然心智”理论:每周2小时的自然接触,能使幼儿注意力提升37%。我们园实施的”三个一”工程很有效:
• 每天一次户外发现(哪怕只是看蚂蚁搬家)
• 每周一次自然艺术(用落花贴画、树枝造型)
• 每月一次”脏玩日”(专门玩泥巴、踩水坑)
记住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说的:”自然不是选修课,而是幼儿发展的必修课。”建议从明天就开始,带孩子数一数操场上有几种颜色的落叶——教育的魔法,往往就藏在这些触手可及的自然细节里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