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!户外写生活动简直就是培养观察力的”天然课堂”,让我们一起来解锁这个”宝藏活动”的创新玩法!
作为一名深耕幼教18年的实践者,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观点:”幼儿的观察力是在真实情境中’泡’出来的。”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研究也显示,户外写生活动的观察效果是室内教学的3倍以上。
✨ 创新三部曲 ✨
- “五感观察法”(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推荐)
带孩子们用”小侦探五件套”: - 放大镜(视觉)
- 小铃铛(听觉)
- 羽毛(触觉)
- 香料袋(嗅觉)
- 尝味盒(味觉)
比如观察一片树叶时,可以先远看形状,再用放大镜看叶脉,摇动听声音,触摸比较光滑/粗糙面…
- “动态速写游戏”(上海名师吴佳瑛首创)
设置趣味任务:
√ 30秒快速画下云朵的变化
√ 用连续三张画记录蚂蚁搬家
√ 闭眼10秒后凭记忆补全画面 - “自然笔记PLUS”(南京实验幼儿园张俊园长研发)
把写生本升级成: - 左侧画观察对象
- 右侧贴实物标本
- 底部写”童言童语”
- 封套里装收集袋
🎯 进阶小技巧 🎯
• “对比观察”:准备相似度高的植物(如三叶草和苜蓿),让孩子找不同
• “放大细节”:用手机微距镜头拍下树皮纹理,投影到画板上临摹
• “时间胶囊”:每周固定地点写生,做成”季节变化成长册”
记得我在朝阳区做教研时,有个中班用”蒲公英追踪计划”,孩子们不仅画出了蒲公英的形态,还自发记录了种子飞行距离,最后衍生出 STEM 活动!这正好印证了李季湄教授说的:”好的观察活动会自己长出课程。”
💡 给老师的温馨贴士:
- 准备”观察锦囊”:包括色卡、量尺、透明标本盒
- 采用”3-3-3″原则:每次聚焦3个特征、比较3个对象、留3分钟自由发现
- 善用数字工具:推荐”形色”APP即时识别植物,”sketchbook”辅助构图
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: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孩子通过持续观察园内老榕树,不仅创作了立体树皮拓印画,还自发成立了”树医生”社团,这样的深度学习正是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倡导的!
记住:观察力培养不在于画得多像,而在于孩子能否说出”我发现…”。让我们一起把户外变成最生动的美学教室吧!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