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”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”这个问题,我非常理解当前幼教同仁们的困惑。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,我和北京师范大学洪秀敏教授团队曾在2022年做过专项调研,发现这个领域存在几个关键痛点,我来结合具体案例为大家拆解:
- 0-3岁保教能力升级
我们在朝阳区某示范园试点时发现,很多教师对婴幼儿”应答性照护”掌握不足。建议:
• 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的《婴幼儿观察与评估》工作坊
• 掌握”三观察法”:吃睡观察、游戏观察、互动观察
• 推荐使用《托育机构一日活动指引》视频资源 - 跨年龄段课程设计能力
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王莉园长的做法值得借鉴:
• 建立”成长档案链”,追踪幼儿0-6岁发展轨迹
• 开发”游戏盒子”,内含适合各年龄段的发展材料
• 使用”鹰架理论”设计阶梯式活动(如从触摸书→绘本→故事创编) - 家长工作专业化
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开发的”3×3沟通模式”很实用:
• 三个时段:晨接、晚送、周末云端
• 三个工具:成长相册、观察记录表、微视频
• 三个重点:发展里程碑、敏感期、家园衔接
特别推荐大家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即将推出的《托幼一体化教师能力标准》,内含18项核心能力指标。平时可以:
→ 每月完成1个婴幼儿案例研究
→ 每季度参加1次跨园所教研
→ 每年获取1项进阶认证(如育婴师、感觉统合训练师)
记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话:”托幼一体化的本质是儿童发展观的贯通。”我们正在研发的《托幼衔接活动指导手册》显示,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提升40%,幼儿适应效率就能提高65%。建议从建立”婴幼儿发展检核表”开始实践。
大家有什么具体实施中的困难?可以分享案例我们一起探讨。最近我们在做的”回应式照护”微格教学训练效果不错,感兴趣的教师可以私信获取资料包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