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!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幼教专家,我发现学习故事评价法在新西兰幼教体系和中国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结合运用时,能产生1+1>2的效果。今天就让我们用”5W1H”法则来深入解析这个记录方法。
📚 理论基础(Why):
北师大冯晓霞教授指出:”学习故事是’看得见’的儿童发展档案”。它突破了传统评价的局限,更注重过程性评价,这与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倡导的”观察幼儿要像人类学家一样”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🔍 记录要点(What):
- 注意(Noticing):
-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常说:”要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闪光点”
- 记录幼儿的”哇时刻”(Aha moment),比如小班幼儿反复尝试搭积木不倒的过程
- 识别(Recognizing):
- 对照《指南》各领域目标进行分析
- 如中班幼儿在沙水区合作建水渠,体现科学探究和社会交往能力
- 回应(Responding):
- 南京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提出”三跟进策略”:
• 材料跟进(提供更多管道玩具)
• 同伴跟进(邀请有经验的幼儿示范)
• 教师跟进(设计相关集体活动)
✍️ 记录方法(How):
- 多元记录法:
- 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建议采用”照片+便签+二维码”三位一体记录
- 示例:用手机拍下建构过程,旁边附便利贴记录对话
- 时间取样法:
- 对特定时段(如区域活动开始后15分钟)进行连续性记录
- 建议每3天对同一个幼儿进行追踪记录
- 成长档案袋:
- 按照”探索-实践-创造”三阶段分类存档
- 可加入幼儿自评(笑脸贴纸)和家长反馈
🎯 实践技巧(Tips):
-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黄琼老师强调:
- 记录时要做到”三到”:眼到、心到、笔到
- 避免使用”他很棒”等模糊评价,改为”他尝试了3种不同的拼接方法”
- 北京丰台一幼朱继文园长建议:
- 建立”幼儿学习故事共享平台”
- 每周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教研组研讨
💡 延伸思考:
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指出:”优秀的观察记录应该像连续剧,能看见幼儿发展的剧情走向。”建议教师们可以:
- 制作”学习故事时间轴”
- 设置”问题解决里程碑”
- 建立”幼儿学习风格图谱”
最后分享一个我在海淀区某示范园看到的优秀案例:教师用思维导图记录了大班幼儿为期2周的”纸桥承重”探究过程,不仅呈现了STEM学习轨迹,还生动展现了幼儿21世纪核心素养的发展。
您所在班级最近有没有特别值得记录的学习故事?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具体的记录策略!记住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的话:”好故事不在长短,在于是否看见真实的儿童。”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