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教师如何在教学评价中强化规范导向作用
一、理解教学评价中的规范导向
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曾说:”评价不是终结,而是教育的开始”。教学评价中的规范导向,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引导教师遵循幼教行业规范,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。具体表现在:
二、建立基于行业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
北京市特级教师冯晓霞建议采用”三位一体”评价模型:
-
专业理念与师德(占30%权重)
- 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
- 职业理解与认识
- 个人修养与行为
-
专业知识(占25%权重)
- 幼儿发展知识
- 保育教育知识
- 通识性知识
-
专业能力(占45%权重)
-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
-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
-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
-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
- 激励与评价
- 沟通与合作
- 反思与发展
三、规范评价实施的具体策略
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的”四维评价法”值得借鉴:
-
教师自评:引导教师对照规范进行自我检视
- 可运用”成长档案袋”方法记录专业发展轨迹
- 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日志
-
同事互评: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
- 实施”课例研究”式评价
- 开展”同课异构”比较分析
-
管理者评价:规范化的观察与反馈
- 采用CLASS课堂评估系统
- 实施”3×3″观察法(每周3次×每次3分钟)
-
家长评价:建立规范的家园沟通机制
- 设计标准化的家长满意度问卷
- 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
四、评价结果的应用原则
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强调评价结果应用要”三避免、三注重”:
避免:
- 简单排名
- 一刀切
- 唯结果论
注重:
- 个体差异
- 发展过程
- 专业支持
建议建立”评价-反馈-改进”闭环系统,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培训、职称晋升、绩效考核等挂钩,形成良性激励机制。
五、典型案例:上海市示范园的”五阶梯”评价模式
- 新教师:侧重基本规范达标评价
- 成熟教师:侧重教学创新能力评价
- 骨干教师:侧重研究引领能力评价
- 学科带头人:侧重课程领导力评价
- 特级教师:侧重教育思想凝练评价
这种阶梯式评价体系既保证了基本规范落实,又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指明了专业成长路径。
结语
正如著名幼教专家朱家雄教授所言:”规范不是束缚,而是专业成长的基石。”在教学评价中强化规范导向,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、重视评价结果的建设性应用,最终实现”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评建结合、重在建设”的目标,推动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