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!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,我特别推崇项目式学习(PBL)在幼儿园的实践。让幼儿团队制作”环保小卫士”宣传海报,不仅可以培养环保意识,还能锻炼团队协作、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。下面分享我这些年总结的”五步引导法”,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PBL幼儿教育理念:
🌟 第一步:情境创设——点燃环保热情(1-2天)
建议用”沉浸式体验”开场:
- 播放BBC《蓝色星球》精选片段(3分钟版)
- 展示被污染的河流对比图(建议使用本地实景照片)
- 开展”垃圾去哪儿了”实物追踪(准备透明密封袋分装不同垃圾)
记得去年在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观摩时,园长特意让孩子们触摸被海水泡发的塑料瓶盖,这种多感官刺激效果出奇地好!
✋ 第二步:团队组建——角色分工艺术(半日)
参考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”幼儿小组合作”理论,建议:
- 按兴趣分组:调查员(负责采访)、设计师(绘画)、演说家(讲解)
- 提供角色徽章(可循环使用的布质徽章)
- 使用”彩虹评价表”(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维度)
小技巧:杭州某示范园创新使用”能力超市”模式,让孩子们用积分兑换不同任务,效果显著!
🔍 第三步:探究实践——支架式学习(3-5天)
推荐”三阶调研法”:
- 园内采访(配备儿童专用采访话筒)
- 家庭问卷(图文并茂的贴纸问卷)
- 社区考察(使用安全放大镜观察垃圾分类)
深圳实验幼儿园的王文静老师曾分享过,她让孩子们用快递纸箱自制”环保探测仪”,这个创意让探究过程充满仪式感。
🎨 第四步:海报创作——差异化表达(2-3天)
谨记中央教科所刘占兰研究员提出的”幼儿表征三原则”:
- 提供多元材料:旧杂志、布头、自然物等
- 示范不示范作品(展示过程但不提供模板)
- 采用”画廊漫步”式互评
特别推荐使用”四格漫画法”(问题-原因-办法-呼吁),这种结构化思维工具能有效降低创作难度。
📢 第五步:宣传推广——真实性学习(1-2天)
可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”三出原则”:
- 出教室(在走廊布置展板)
- 出园所(社区环保站巡展)
- 出网络(录制儿童解说视频)
记得邀请家长作为”特邀观众”,孩子们穿上自制的环保披风解说,这种仪式感能极大提升成就感!
✨ 延伸活动建议:
- 制作”环保存折”持续记录环保行为
- 开设”废物改造工作坊”
- 与小学部联动开展”大手拉小手”活动
最近在研读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《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的实施路径》,他特别强调:”幼儿PBL的核心不在于成果多么完美,而在于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发展。”所以建议老师们多关注孩子们在项目中的对话记录、设计草图等过程性材料。
最后分享个小妙招:可以用手机拍摄孩子们的制作过程,后期配上他们的原声解说,生成二维码贴在海报上,这样静态作品就变成会说话的”智能海报”啦!🎤
(注:所有实践活动请务必确保在安全监护下进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