🌟【巧用国学文化活动的3大维度和12个创新方法】🌟
——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”活”起来!
作为深耕幼教15年的教研主任(北师大学前教育博士/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题组成员),我发现很多老师在开展国学活动时存在”穿汉服=国学””背古诗=传承”的误区。今天结合北京三教寺幼儿园王雅明园长提出的”浸润式国学教育”理念,分享让国学真正滋养幼儿成长的方法:
一、环境创设中的”隐形课程”(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强调)
- 【节气生活角】案例:合肥安粮总园用”芒种”麦穗标本+老农具创设探索区,幼儿在观察中自然产生”为什么麦子会变黄”的探究
- 【汉字机关墙】将”日””月”等象形字做成可旋转拼搭的立体教具(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专利设计)
- 【声音博物馆】收录”叫卖声””方言童谣”等非遗音效,搭配触控灯光装置
二、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
- 【晨圈礼仪】改编《弟子规》为早安律动歌(成都十六幼原创音乐案例)
- 【餐前五感体验】闻艾草香囊→观青花餐具→触竹节纹路→品节气食物→听箜篌乐曲
- 【过渡环节游戏】”投壶计分”改编为数学配对游戏(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一幼教研成果)
三、项目式深度学习(参照虞永平教授”活教育”理论)
- 【皮影剧场】从制皮→编剧本→光影实验的完整探究(南京鹤琴幼儿园生成课程案例)
- 【古法造纸】在失败中理解”纸寿千年”的智慧(借鉴日本藤幼儿园STEAM课程)
- 【城墙保卫战】用积木搭建时融入榫卯结构认知(融合清华大学古建研究所资源)
⚠️ 关键避坑指南:
• 避免”成人化演绎”:用幼儿能理解的《西游记》皮影替代京剧脸谱
• 警惕”形式化打卡”:某园”每日论语”改成”帮妈妈拿拖鞋”的生活实践
• 拒绝”刻板化再现”:将”孔融让梨”改编成选择游戏区材料的冲突解决案例
💡 最新实践工具包:
- 《可操作的传统游戏改良50例》(中国教育学会2023版)
- AR节气认知卡(北师大”童蒙养正”课题组开发)
- 古诗词手势舞视频库(获教育部”传统文化创新案例”奖)
记住李季湄教授的话:”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长在幼儿生活里的常青藤,而非挂在墙上的水墨画。”当孩子们用青花瓷碗吃午饭时流露的惊奇,比背诵百首古诗更能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。
【课后行动】试着明天在签到环节加入”甲骨文姓名贴”,观察孩子们自发的图形联想吧!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实践反馈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