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专业解答】
在”双碳”战略背景下,将环保科技融入幼儿教育活动是培养未来生态公民的重要抓手。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提出的”五维生态教育模型”,建议从以下维度开展创新实践:
一、课程设计维度(3-6岁适用)
- 主题项目式学习
- 开展”智能垃圾分类师”项目:使用编程机器人(如Matatalab)模拟垃圾分拣流程
- 设计”新能源侦探”科学角:配备太阳能小车、风力发电模型等教具
(案例参考:上海中福会幼儿园的”绿色创客”课程) - STEAM活动创新
- 雨水收集系统搭建:结合积木建构与简单物理原理
- 电子自然笔记:用平板电脑记录植物生长数据
(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”生态观测站”经验)
二、教具研发维度
- 环保科技教具三原则:
- 可触摸性:如3D打印的再生材料标本
- 可互动性:AR技术展示森林生态系统
- 可扩展性:模块化设计的清洁能源套装
- 推荐教具组合:
- 基础版:光伏板音乐盒+生态循环箱
- 升级版:可编程环保机器人(Makeblock mBot)
三、教学方法创新
- 四步探究法(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研究):
感知(VR自然体验)→ 质疑(能源消耗对比实验)→ 创造(环保发明工坊)→ 分享(数字故事会) - 混龄活动设计:
- 大班带领小班开展”电子碳足迹追踪”游戏
- 跨班级运营”物联网植物角”
四、园所环境创设
- 智能生态区建设:
- 声光控应的节水装置
- 可视化能源监控显示屏
- 虚拟现实融合:
通过MR技术打造”消失的冰川”沉浸式体验区
五、家园共育策略
- 开展”科技环保亲子日”:
- 家庭能源审计APP使用培训
- 旧物改造3D设计工作坊
- 数字化成果展示:
制作幼儿环保科技作品的NFT数字画廊
【政策延伸】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中”关注儿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”的要求,建议:
- 将环保科技元素纳入幼小衔接课程
- 建立幼儿园-小学环保科技社团联盟
- 开发跨学段的生态素养评价体系
(数据支持: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23年调研显示,融入科技元素的环保课程使幼儿环境认知度提升47%,行为改变率达32%)
建议教师从”微创新”入手,先选择1-2个可行性强的项目试点,逐步构建园本特色课程体系。正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所言:”环保科技教育不是要培养小小科学家,而是培育有生态智慧的完整儿童。”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