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转”学习故事评价法”:让幼儿合作学习从”被迫营业”到”组团出道”!
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,我特别理解老师们对”如何用学习故事促进合作”的困惑。今天我们就用最”接地气”的方式,拆解这个专业话题。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说过:”评价不是终点站,而是加油站。”学习故事正是这样一个能持续为幼儿合作学习”加油”的神奇工具!
一、破冰行动:什么是”会讲故事的评价法”?
学习故事(Learning Stories)源自新西兰,它不像传统评价那样给幼儿”贴标签”,而是用”观察-记录-支持”的三部曲,把幼儿的合作过程变成可触摸的成长叙事。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,这种叙事性评价能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达37%。
二、实战四步法:让合作学习”活”起来
1. 镜头捕捉:成为合作现场的”战地记者”
- 黄金时间捕捉:在建构区、角色区等合作高发地带”蹲点”
- 手机备忘录妙用:实时记录金句(比如:”小宝说’我们轮流当队长好不好?'”)
- 视频片段采集:用10秒短视频记录分工瞬间(记得先征得家长同意哦)
案例:广州某省级园张老师拍到两组幼儿争抢积木,A组最终用”石头剪刀布”解决,这段冲突解决过程成了珍贵的学习故事素材。
2. 故事撰写:给合作行为”写情书”
记住这个万能公式:
哇时刻(惊喜发现)→ 探究竟(分析价值)→ 接着来(延伸支持)
示范模板:
“今天看到你们搭建’太空基地’时,明明主动把最后一块三角形积木让给了朵朵(哇时刻)。这让我想起了’合作就像拼图,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块’(探究竟)。下次我们可以试试更复杂的合作任务,比如共同设计一张’合作分工表’怎么样?(接着来)”
3. 故事分享:打造班级”合作热搜榜”
- 墙面互动区:设置”我们的合作英雄榜”,用磁贴展示学习故事
- 午间故事会:每周选1篇合作故事由教师声情并茂朗读
- 家长助力站:把故事做成电子相册,配上周轶君《他乡的童年》里的金句
4. 延伸支持:从”看到”到”做到”
- 道具助攻:提供需要4人合作才能玩的巨型拼图
- 角色升级:设置”和平使者””材料管家”等特殊职务
- 反思讨论:”如果再来一次,怎样合作会更高效?”
三、避坑指南:新手教师常见雷区
- 不要做”上帝视角”评委(避免:”你们应该…”)
- 拒绝”美颜滤镜”记录(既要记成功也要记有教育价值的冲突)
- 警惕”单曲循环”支持(如果总是提供同样类型的合作材料,故事就会变成”连续剧重播”)
四、魔法升级:让评价工具”会说话”
推荐使用这些可视化工具辅助学习故事:
- 合作能力温度计:用贴纸记录每次合作进步
- 社交技能雷达图:分维度展示倾听、表达、妥协等能力
- 成长时间轴:把连续的合作故事做成纵向对比
南京实验幼儿园曾有个经典案例:通过持续记录某个”孤勇者”幼儿的10个合作学习故事,最终帮助他实现了从”独行侠”到”团队润滑剂”的蜕变。这正是李季湄教授倡导的”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具体儿童”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口诀:
“手机随时拍,故事天天晒,
支持跟上趟,合作自然来!”
关于学习故事评价法您还想了解哪些具体应用场景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实践困惑~
本文部分观点参考:
《观察:走近儿童的世界》(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)
周欣教授在2023中国学前教育年会上的发言
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《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