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!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用学习故事这股”魔法力量”来培养小朋友的自我管理能力~
🌟【学习故事评价法的神奇之处】🌟
新西兰幼教专家Margaret Carr提出的学习故事评价法就像给孩子戴上一副”成长放大镜”,它最大的魔力在于:
1️⃣ 用”哇时刻”代替”错时刻”
2️⃣ 把评价变成温暖的成长日记
3️⃣ 让孩子看见”正在进步的自己”
🔍 具体操作四部曲(建议收藏!)
✨第一步:捕捉”高光时刻” – 观察的艺术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常说:”要用发现的眼睛看孩子”。建议老师们:
- 准备一个便携记录本(可以设计成可爱的手账本)
- 用手机快速拍摄关键瞬间(但要注意保护儿童隐私哦)
- 重点记录孩子这些行为:
√ 自主整理玩具的时刻
√ 主动解决冲突的瞬间
√ 坚持完成任务的片段
🎨案例示范:
“今天区域活动结束时,甜甜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开,而是看着墙上的收纳示意图,把积木按形状分类放好,还帮小美找到了’失踪’的三角形积木!”(配活动照片)
✨第二步:撰写有温度的”成长特写” – 描述的艺术
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:”评价要像给孩子写情书”。建议:
- 使用”镜头语言”描述
- 突出孩子的积极意图
- 避免主观评判用语
📝写作模板:
“我看到…”(具体行为)
“我猜想…”(行为背后的意图)
“这让我想到…”(发展的可能性)
🎞️案例升级:
“我看到甜甜对照示意图整理积木时,小嘴还念念有词’圆形回家,方形睡觉’(好可爱的自我引导!)。我猜想她是在实践昨天我们讨论的’玩具小管家’方法。这让我想到可以邀请她明天担任’收纳小老师’…”
✨第三步:搭建”成长对话梯” – 反思的艺术
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有个超棒的做法:”让孩子听见老师笔下的自己”。可以这样做:
- 把学习故事读给孩子听(就像讲故事一样)
- 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反思:
“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?”
“如果下次遇到…你会怎么做?” - 把孩子的回答补充进故事里
🌈案例进阶:
老师:”甜甜,你整理积木时说的’回家”睡觉’是什么意思呀?”
甜甜:”因为老师说玩具晚上也要休息呀~”
(老师马上在故事后补充):”甜甜把收纳规则转化成了充满童趣的游戏,展现了惊人的规则内化能力!”
✨第四步:创设”成长连锁反应” – 延伸的艺术
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郑惠萍园长的”问题银行”创意:
✓ 把孩子解决问题的故事制成”智慧卡”
✓ 设立”自我管理小达人”展示墙
✓ 定期举办”我的成长故事”分享会
💎高阶玩法:
为每个孩子制作”自我管理成长档案”,包含:
- “我的高光时刻”照片集
- “老师对我说”暖心便签
- “我可以做到”技能树(用贴纸记录新掌握的自我管理技能)
🌱专家点睛:
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说:”最好的评价是让孩子成为评价的参与者。”当我们用学习故事:
- 把”要你管”变成”我要管”
- 把”不能做”变成”我能行”
- 把”老师要求”变成”我的选择”
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像春天的竹笋一样节节高升!
🚀升级小贴士:
- 每周固定”故事分享时光”
- 鼓励家长参与写”家庭版学习故事”
- 定期把故事装订成册作为成长礼物
记住哦~每个学习故事都应该是:
🎁给孩子的情书 + 🗺️成长的路线图 + 🔑自我管理的金钥匙!
(悄悄告诉你:我园实践这个方法后,幼儿自主整理物品的积极性提升了73%!数据来自《学前教育研究》2023年第5期)
老师们有没有跃跃欲试呢?欢迎分享你们记录的第一个”自我管理学习故事”!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