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技魔法学院:让孩子在”哇哦时刻”爱上未来》
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用幼儿的认知语言演绎硬核科技。我在芬兰访学时看到一所幼儿园用”扫地机器人足球赛”进行科技启蒙,给我很大启发。让我们打破传统科技教育的三个误区:
- 误区破解:不是教编程而是培养科技思维
(引用麻省理工米切尔·雷斯尼克教授观点)”科技教育应该像搭积木一样自然”——我们要培养的是”科技亲密感”而非专业技能。 - 实施路径:三步沉浸式体验法
• 魔法时刻:用”科技剧场”把微波炉变成”食物魔法箱”
• 探秘工坊:拆解旧电话(安全处理过)开展”零件寻宝”
• 未来创想:用积木搭建”100年后的幼儿园”(参考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) - 经典案例:北京三幼的”AI小管家”项目
孩子们给智能音箱起名字、画”心情脸”,通过观察语音交互理解”机器如何学习”。这个案例获得2023年全国幼儿科技创新奖。 - 融合创新:STEAM的童趣变形
• 科学:用彩虹糖做”颜色方程式”
• 技术:纸电路贺卡(推荐日本STEAM教育专家中岛幸子开发的教具)
• 工程:吸管搭抗震塔(融入汶川地震纪念教育)
• 艺术:用App给自画像添加动态特效
• 数学:用智能手表记录滑梯速度
特别提醒:科技活动中的”三不原则”
- 不出现闪烁强光(参照WHO幼儿用屏指南)
- 不单独使用屏幕(必须搭配实体操作)
- 不超过15分钟连续电子互动(美国儿科学会建议)
给教师的创意锦囊:
试试把无人机构造的课程变成”寻找被施法的玩具公主”,用编程机器人玩”丛林救援”。记住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话:”幼儿科技教育要保留足够的’不完美’,让孩子们看到改进的可能。”
每次活动后建议增加”科技树时间”:孩子们把新发现画在班级的科技树上,我们会看到传感器被画成”电子小精灵”,这就是科技素养在萌芽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