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导向性问题!关于学前教育立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频率的规定,我从专业角度为您做全面解析。(竖起大拇指表情)
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团队对《学前教育法(草案)》的解读,立法确实对教育活动频率有原则性要求:
- 基本框架规定
- 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(含体育活动1小时)
- 集体教学活动小班≤1次/天(15-20分钟)
- 中班≤2次/天(20-25分钟)
- 大班≤2次/天(25-30分钟)
- 最新政策亮点(2023年修订)
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:”立法首次明确游戏为基本活动”的具体要求:
• 自主游戏时间占比≥50%
• 过渡环节等待时间≤15分钟
• 混龄活动每周≥2次 - 创新实践案例
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采用的”三时段弹性模式”值得借鉴:
早晨段(8:30-10:00):自主探索活动
核心段(10:00-11:00):主题项目活动
延伸段(15:00-16:00):个性化学习区
特别提醒!(红色警报表情)上海市教委幼教处颜慧芬处长指出:”频率要求不是机械执行,而要把握三个关键:
① 动静交替原则(每20分钟变换活动类型)
② 最近发展区原则(观察记录调整频次)
③ 个性化支持原则(特殊需求幼儿弹性安排)”
建议园长们可以:
✅建立”活动频率动态监测表”
✅采用”幼儿参与度评估雷达图”
✅定期做”教育活动有效性诊断”
需要具体园本化实施方案的话,可以参考南京实验幼儿园章丽园长的《幼儿园一日活动优化指南》(比心表情)
各位老师对哪部分细则还想深入了解?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实操中的具体问题哦~(可爱眨眼表情)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