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!项目式学习(PBL)在幼儿园的运用就像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魔法窗。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观点:”幼儿的项目活动应该像侦探破案一样充满悬念和发现。”
让我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:去年在上海市实验幼儿园,中班的孩子们对园里新来的蜗牛产生了浓厚兴趣,我们就以此展开了一个”蜗牛研究所”项目。整个过程我总结为”三步走心法”:
第一步:兴趣捕捉要像”雷达”一样灵敏
- 晨间谈话时用KWL图表记录(已知Know/想知Want/学知Learn)
- 设置”问题墙”收集孩子的奇思妙想
- 观察记录每个孩子的关注点差异
(记得李季湄教授说过:”好老师要有发现金子的眼睛”)
第二步:任务设计要像”乐高”一样有层次
我们把项目分解成:
- 基础任务:蜗牛的身体结构(美工区制作黏土模型)
- 进阶任务:蜗牛的生活习性(科学区设计观察实验)
- 拓展任务:蜗牛的朋友圈(角色区创设微型生态系统)
第三步:支持策略要像”脚手架”一样精准
- 提供”任务选择卡”(图片+简单文字)
- 设计”探索工具包”(放大镜、测量尺、记录本)
- 创设”项目进度树”(用果实表示完成阶段)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特别强调:”项目任务要有’最近发展区’的坡度设计。”在我们幼儿园,会把任务设计成”自助餐”形式:
- 单人任务(如绘制观察日记)
- 搭档任务(如合作搭建蜗牛屋)
- 团体任务(如创作蜗牛舞台剧)
最近我们还尝试加入”项目加油站”:
- 专家资源:邀请宠物店店主视频连线
- 实地考察:小区花园寻访蜗牛
- 家长参与:开展”蜗牛美食节”
记得把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当作设计北斗星,每个任务都要暗含关键经验。比如测量蜗牛壳就融合了科学探究和数学测量。
最后送大家一个设计口诀:
兴趣出发做选题,问题导向定任务;
多元表征显思维,真实情境促深度;
持续观察勤调整,成果展示有意义!
你们园所有没有开展过特别成功的项目?欢迎分享交流,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何优化任务设计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