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起源
贾湖骨笛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创造,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大班综合课程中引入贾湖骨笛,旨在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一古老乐器,使孩子们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感受,激发对音乐的兴趣。通过介绍贾湖骨笛的历史和制作工艺,实现跨学科的整合,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。
课程实施
1.问卷调查:通过问卷调查,了解了孩子和家长对贾湖骨笛的认知程度、兴趣点以及希望通过活动获得的知识。也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,对贾湖骨笛的制作材料、音阶特点等进行深入探索。
2.五大领域课程实施:遵循《纲要》中提出的“幼儿实际的学习是综合的、整体的”理念,在五大领域和区域游戏中实现内容的整合。
社会领域
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骨笛模型,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。引导幼儿了解贾湖骨笛的文化价值,增强对河上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语言领域
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。教师利用视频和图片,讲述贾湖骨笛的历史故事,包括其发现过程、制作工艺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等。教师通过提问有关骨笛方面的知识,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。展示贾湖骨笛和其它笛子的图片,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、材质、孔位等特点,发现和其它笛子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。
艺术领域
美工区:动手制作贾湖骨笛模型
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,又粘又剪,不一会纸筒在他们手中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—笛子。
绘画—描绘贾湖骨笛的古韵新风
孩子们拿起画笔,走进美工区,描绘贾湖骨笛的古韵新风。通过孩子们的画笔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感受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。
表演区:提供贾湖骨笛的复制品或模拟自制乐器,供幼儿进行音乐演奏和创作,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。一群孩子穿上漂亮的表演服装,用他们稚嫩而真挚的双手,吹奏起距今约九千年的古老乐器—贾湖骨笛,同时也见证了古代音乐的辉煌与灿烂。
科学领域
老师在科学区投放了关于贾湖骨笛的历史与文化认知板块,通过图片、文字、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其背后的文化故事,投放各种材料制作的笛子,了解五孔、七孔、八孔、九孔骨笛的结构。
在美工区的墙面上,设计以贾湖骨笛为主题的文字和图片,展示贾湖骨笛的历史背景、制作工艺、音乐价值等。粘贴孩子们手工制作的笛子和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,为幼儿提供了既丰富又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。
家园共育
组织开展参访活动,家长带孩子参观贾湖骨笛遗址,让孩子直观感受贾湖骨笛的魅力 。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搜集关于贾湖骨笛的资料,在班级进行展示和分享。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,如用简易材料(如吸管、纸筒等)制作仿贾湖骨笛的乐器,增进亲子关系,同时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。
课程反思
贾湖骨笛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,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。在美工区和表演区,我们围绕贾湖骨笛开展一系列延伸活动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演能力。后期在河上街文化课程的开展中,我们可以将贾湖骨笛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,开展更丰富的综合活动,如结合古代舞蹈、服饰等,让幼儿更全面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孩子们与古笛的
奇妙缘份仍在继续,
让我们怀揣期待,
一同见证他们与传统文化
碰撞出的新火花,
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探索之旅中,
收获更多的成长和感悟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