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学启蒙这样做】让3-6岁萌娃变身”小小科学家”的7个秘诀 | 幼教干货
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解读中,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特别强调:”幼儿的科学学习不是记忆知识,而是通过直接感知、亲身体验获取经验。”那么如何将这句话落地?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”探究式学习”理论,我为大家拆解一套可立即上手的”科学探索拓展五步法”:
- 创设”哇时刻”情境(关键切入点)
- 参考意大利瑞吉欧的”环境第三教师”理念
- 案例:中班”泡泡探秘”活动中,某园用洗衣液+甘油+水调配溶液时,故意”失手”滴入不同色素,孩子们自发发现”彩虹泡泡”现象
- 三步提问法(支架式引导)
❓ 观察型提问:”你发现树叶有什么特别?”
🔍 比较型提问:”这两株豆苗哪里长得不一样?”
💡 推理型提问:”要是没有阳光,小苗会怎样?”
(借鉴上海幼教特级教师徐则民的问题设计策略) - “探索日志”可视化记录
- 推荐使用”儿童科学思维图示法”(源自南师大张俊教授团队):
👶 小班:贴纸式记录(✔/✘符号)
👧 中班:连环画记录
👦 大班:简单图表(天气温度曲线等) - 家庭实验室计划(家园共育)
- 发放”科学探索包”:包含放大镜、磁铁等基础工具
- 设计《家庭探索任务卡》如:
“厨房里的溶解实验”(糖/盐/面粉在水中的变化) - 生成课程延伸(深度学习)
- 案例:某园幼儿观察蚂蚁后,衍生出”昆虫旅馆”项目,历时2个月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
★ 特别提醒: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指出,教师需要把握”三个不”原则:
- 不急于给答案
- 不否定”错误”猜想
- 不过度干预操作过程
当代科学启蒙更强调”STEAM+”理念,建议教师关注以下创新形式:
🔬 AR虚拟实验(如”Hello Universe”APP)
🌱 可穿戴式植物观察器(记录生长数据)
🤖 简易编程机器人(Bee-Bot定向游戏)
最后分享一句芬兰幼教专家Kristiina Kumpulainen博士的观点:”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研究者,教师要做的是帮他们保持这份惊奇感。”
老师们遇到过哪些有趣的幼儿科学提问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获赞前三名将赠送本人精心整理的《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设计50例》电子资源包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