🌟🌟🌟【项目式学习中的创新密码】幼儿教师必看的”引导三步法”🌟🌟🌟
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曾说:”幼儿的创造性就像蒲公英的种子,需要教师用专业智慧吹出那一口关键的气。”在开展PBL项目式学习时,如何让3-6岁幼儿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跃迁?来看看这些经过200+幼儿园验证的实战策略!
🔍 最新脑科学研究显示:5岁幼儿的突触联结密度是成人的2倍,这正是创新的黄金期!建议收藏这份《创新引导工具包》👇
🌈 一、”问题魔法师”引导法(适用项目启动阶段)
-
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陈青的”三问技术”:
- 变封闭提问为”如果…会怎样?”(如:”如果恐龙来到幼儿园,我们需要准备什么?”)
- 用”放大镜提问法”引导细节观察(”你发现树叶的脉络像什么?”)
- “逆向提问”激发突破性思维(”如果不许用积木,怎么搭高楼?”)
-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”问题漂流瓶”:让孩子用绘画记录问题,全班传阅补充,教师用KWL表格(已知-想知-学知)系统梳理
✋ 二、”材料变形记”支持策略(适用项目开展阶段)
-
北京丰台一幼王老师的”低结构材料组合箱”:
- 基础材料:纸箱/布条/冰棍棒(开放度100%)
- 进阶材料:磁铁片/透镜/滑轮(引发科学探究)
- 每月更新”神奇材料”(如光纤灯、触感球)
-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”材料对话法”:
▶️ 第一阶段:单一材料深度探索(1周)
▶️ 第二阶段:跨材料组合实验(配记录本)
▶️ 第三阶段:引入真实工具(安全剪刀/测温枪)
🎭 三、”角色扮演2.0″创新法(适用项目深化阶段)
杭州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沉颖洁提出的”三身份转换”:
- 当”笨学徒”:教师故意犯错引发孩子纠正(”老师这样搭总会倒怎么办?”)
- 做”跨界专家”:引入医生/建筑师等职业道具服
- 玩”时空穿越”:用AR技术让孩子”变成”恐龙/宇航员
💡 来自日本藤幼儿园的创新秘笈:每天保留30分钟”空白时间”,教师仅提供”创新催化剂”:
- 悬念盒子(摇晃会发声的神秘物品)
- 半成品作品(缺胳膊的机器人)
- 矛盾情境(给鱼设计既透气又不漏水的房子)
📊 成效监测TIP:使用”创新行为观察量表”(分★-★★★三个等级),重点记录:
★ 替代行为(用吸管代替输液管)
★★ 组合创新(给恐龙车加翅膀)
★★★ 概念突破(发明”会道歉的机器人”)
记得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告诫:”创新不是烟花式的表演,而是持续的火种传递。”建议教师建立《创新火花档案袋》,用视频+作品+叙事评价的方式,记录每个孩子的创意进化轨迹。
幼教干货 #PBL教学 #创新教育
🔥 下期预告:《项目式学习中的”失控”时刻——如何将幼儿的突发奇想转化为教育契机?》🔥
👉 互动话题:您在引导创新时遇到最意想不到的幼儿回答是什么?评论区见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