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幼教专家,我很高兴为您解答如何打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户外自然科普体验区。这个区域应该是孩子们探索自然的”魔法森林”,是培养科学素养的”露天实验室”。
一、规划原则(遵循”3E理念”)
- 教育性(Educational):每个元素都要蕴含科学教育目标
- 探索性(Exploratory):满足儿童”动手做”的天性需求
- 生态性(Ecological):保持原生态,减少人工干预
二、功能区设置建议(参考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”自然教育五维模型”)
- 微观探索区(必备)
· 配置:放大镜观察台、昆虫旅馆、腐木观察站
· 案例:上海童的梦幼儿园用空心砖搭建的”虫虫公寓”,每个孔洞填充不同自然材料吸引各类昆虫 - 植物认知园(分龄设计)
· 小班:感官花园(香草植物、触摸植物)
· 中班:颜色渐变花圃(按色谱种植)
· 大班:节气农田(种植当季作物)
· 建议:参考南京鹤琴幼儿园的”一米菜园”项目 - 地质探索角
· 设置:岩石观察墙、沙坑考古层、泥土实验室
· 创新: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”地质层蛋糕”设计,用透明亚克力板展示不同土层 - 气象观测站
· 基础版:风向标、雨量器、温度计
· 进阶版:云朵观察镜、自制日晷
· 推荐: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”天气小管家”每日记录制度 - 水循环系统(最具互动性)
· 简易版:雨水收集装置+水流渠道
· 豪华版:包含水泵、水车、过滤系统的生态池
· 安全提示:水深不超过20cm,边缘做防滑处理
三、设计要点(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研究)
- 动线设计:采用”珍珠项链式”布局,各功能区通过自然小径串联
-
材料选择:
- 70%自然材料(木桩、石块等)
- 20%再生材料(旧轮胎、废木板等)
- 10%专用器材(如放大镜等)
- 留白艺术:预留”空白区”让儿童自主开发玩法
- 记录系统:设置”发现墙”供儿童展示自然收集物
四、注意事项(根据教育部《幼儿园户外活动指导纲要》)
-
安全规范:
- 所有设施边角圆弧处理
- 毒害植物排查清单(如夹竹桃等83种)
- 定期灭蚊除蚁方案
-
维护要点:
- 建立”儿童护绿队”参与管理
- 设置每月”自然物更新日”
-
教育延伸:
- 配套设计《自然探索日志》
- 开发”季节限定”活动(如秋季落叶分类赛)
特别建议:参考四川蒲江寿安幼儿园的”三级自然阶梯”设计,将科普区分为观察层、操作层和创造层,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。
最后提醒:自然科普区的核心不是设施的豪华程度,而是能否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。就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:”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,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打开通往自然的每扇窗。”
需要具体某个功能区的详细方案,或者想要了解如何将自然科普与课程相结合,欢迎继续提问。我这里有整理全国30所优质幼儿园的实景案例库可以分享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