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!在当下这个”人人都有麦克风”的时代,我们幼教工作者确实要懂得善用新媒体来开展家长工作。我前几天刚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聊过这个话题,她特别强调:”互联网+家园共育”是新时代幼教的必答题。
给大家分享几个我们园所实践过的高效方法(附具体操作步骤):
🌟 直播讲座「三步走」策略
- 预热阶段:制作15秒悬念短视频
- 用宝宝日常片段引出问题(如”为什么孩子总咬人?”)
- 加入倒计时特效和主讲老师卡通形象
- 在家长群分时段推送3次(早中晚)
- 互动设计:
- 设置”弹幕提问抽奖”(准备10元以内的小礼品)
- 插入实时投票(例如:”您家孩子每天阅读时间?A.10分钟 B.30分钟…”)
- 安排”连麦答疑”环节(提前预约3位活跃家长)
- 后续转化:
- 自动生成回放时添加章节标签
- 剪辑3-5个”干货短视频”二次传播
- 发放电子版《讲座行动指南》
💡 特别注意舆情防控技巧:
- 内容预审”双保险”机制
- 教学主任初审+法律顾问终审
- 准备2套备用话术模板
- 建立”舆情观察员”制度
- 培训3位青年教师担任
- 配备《常见舆情应对手册》
- 设置”延时30秒”直播功能
- 使用OBS等专业软件
- 安排专人负责紧急切断
🎯 推荐几个实用工具:
- 知识付费平台:小鹅通(可设置付费观看)
- 互动工具:腾讯文档(实时收集问题)
- 数据分析:新榜(监测传播效果)
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说过:”家长的焦虑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。”我们最近用抖音直播做《入园适应》讲座,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000+,关键是把专业理论转化成:
- “一看就懂”的对比图(如分离焦虑应对对比表)
- “一学就会”的实操口诀(”三要三不要”)
- “一键保存”的备忘录图片
建议每次讲座后做”效果雷达图”分析,重点关注:
- 二次传播率(家长自发转发量)
- 行为改变率(如使用讲座方法的家长占比)
- 问题解决率(针对性地收集案例)
记住:网络是把双刃剑,我们园所的规定是永远做到”两个提前”:
- 提前报备教育局主管部门
- 提前准备好《情况说明》通稿模板
最后分享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经验:他们的”家长微课堂”系列已做成IP,秘诀就是坚持”三真原则”——真问题、真场景、真改变。最近我们交流时,他们园长特别提到要培养教师的”网感”,建议年轻老师多看看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互动技巧。
大家有什么具体想了解的环节?欢迎留言,我可以继续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