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幼儿教师教学管理与创新能力的跃升之道
最近在参加全国幼教峰会时,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特别强调:”新时代幼儿教师必须成为’规范执行者’与’创新开拓者’的双重角色。”确实,随着《幼儿园工作规程》(2022修订)、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等新规范的实施,我们面临着如何在规范框架下创新教学的挑战。下面,我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,分享几点关键策略:
一、深度内化行业规范,搭建专业”脚手架”
广州市教育局张丹教研员提出的”三维度内化法”特别实用:
- 文本研读:每周固定时间与团队精读《评估指南》,像深圳实验幼儿园那样把关键指标做成”口袋书”随时查阅
- 情景演练:录制日常教学视频,用”规范检核表”对标分析,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开发的”教学行为显微镜”工具很实用
- 案例研讨:收集全国优秀园所案例(如安吉游戏、利津游戏),分析其如何在规范边界内创新
二、打造”双螺旋式”教学活动管理体系
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出的”PDCA+”模式值得借鉴:
Plan:采用”目标三维定位法” – 基础规范目标+儿童发展目标+创新增值目标
Do:运用”教学五线谱”(时间线/材料线/互动线/观察线/安全线)确保规范落地
Check:引入幼儿参与的”笑脸评价系统”,南京鼓楼幼儿园的评价墙做法很生动
Action+:建立”微创新日志”,记录每个小改进(如晨间问候的20种变化)
三、创新孵化五大实战策略
- 材料重组法
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”弹性材料库”概念,将规范要求的玩教具进行跨界组合。比如成都第十六幼儿园将建构区与科学区融合,创造出符合安全标准但功能新颖的”光影建构”活动。 - 流程微创法
在过渡环节植入小创新,如珠海容闳幼儿园开发的”音乐指令系统”,把排队、整理等常规培养转化为音乐游戏,既符合一日生活规范又富有趣味性。 - 观察驱动的生成课程
学习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”三阶观察法”:规范观察→发现契机→延展创新。比如从标准洗手流程观察到幼儿对泡泡的兴趣,生成”泡泡探秘”主题课程。 - 数字化赋能
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规范管理,如杭州西湖区开发的”幼师通”APP,包含规范提醒、创新案例、自我评估等功能模块。 - 跨界学习共同体
加入像”幼教创新者联盟”这样的专业社群,定期与美术馆、科技馆、非遗传承人等交流,拓展创新视野。
四、平衡规范与创新的”四象限法则”
建议将教学活动划分为:
- 严守规范区(安全、健康等底线)
- 规范创新区(在标准框架内调整形式)
- 延伸探索区(突破既有模式的前沿尝试)
- 个性定制区(针对特殊需求的创新)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特别提醒:”教师要把80%精力放在规范创新区,这是专业成长的核心地带。”
当代幼师要树立”规范是创新的基石,创新是规范的升华”理念。建议每学期进行”三个一”行动:一次规范知识竞赛、一个创新教学案例、一场家长参与的创新展示会。记住,最好的创新往往源于对规范最深刻的理解。
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所说:”未来的幼教工作者,必定是左手握着规范法典,右手持着创新魔方的前行者。”让我们在规范与创新的交响乐中,奏响新时代幼教的最美乐章!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