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让大自然成为幼儿的”活课堂”——5大妙招打造和谐户外自然体验】
亲爱的幼教同仁们,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充满青草香的话题(笑)!就像蒙台梭利说过的那样:”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24小时开放教室。”让我们看看如何让小朋友在户外实践中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~
🌿 第一招:启动”五感探索家”行动(适合3-6岁)
• 视觉:带上自制的”自然色卡”寻找匹配的叶片花瓣
• 听觉:用纸筒做”声音收集器”录制10种自然声音
• 触觉:蒙眼触摸树皮比赛,猜猜是谁的”皮肤”
小贴士:参考陈鹤琴”活教育”理论,每次活动聚焦1-2个感官体验
🐞 第二招:开设”微型生态观察站”(持续活动)
✔️ 材料准备:放大镜、观察盒、记录本(可用图画代替文字)
✔️ 经典案例: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”蚂蚁搬家观察日记”项目
✔️ 教师引导语:”看看这些小邻居是怎么打招呼的?”
🎨 第三招:自然艺术创作(融合STEAM理念)
• 落叶拼贴画:用不同形状叶片创作”森林家族”
• 泥巴雕塑:台湾幼教专家周逸芬推荐的”大地艺术家”活动
• 自然染料:用花瓣汁液在棉布上作画
🌱 第四招:践行”小小生态管家”角色(生活教育)
✓ 设计”我们的树朋友”认养牌
✓ 开展日本藤幼儿园式的”落叶归根”行动
✓ 实施”三不原则”:不摘、不丢、不吵(用儿歌强化)
🌈 第五招:魔法时刻——黄昏自然剧场(情感升华)
✨ 夕阳故事会:用影子表演自然童话
✨ “晚安大树”仪式:给观察过的植物道别
✨ 星光静默时间:5分钟闭眼聆听自然协奏曲
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常说:”自然教育不是刻意’教’,而要营造’被发现’的环境。”建议每次户外活动预留20%的”自由探索时间”,你会发现孩子们总能给你惊喜!(≧∇≦)ノ
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:”当孩子能为一片落叶驻足,他的人生就拥有了诗意的GPS。”期待听到你们班级的”自然发现小故事”哦~
(悄悄说:下周我会分享我们园设计的”四季自然探索手册”,需要的老师可以留言”想要”~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