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”双减”背景下幼儿价值观引导的问题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专业维度进行探讨:
一、当前教育政策背景下的价值引导契机
(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)”双减”政策为学前教育创造了去功利化的教育环境,我们更需要抓住3-6岁这个价值观萌芽的”敏感窗口期”。建议教师采用”三阶渗透法”:
- 晨间活动嵌入”价值小故事”(5分钟)
- 区角游戏设置”社会情境模拟”
- 离园前开展”闪光点放大镜”分享
二、具象化的实施策略(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案例参考)
- “小公民责任岗”系统:
- 植物管理员(培养责任感)
- 玩具医生(爱护公物)
- 晨检小助手(健康意识)
- 情绪管理四步法:
① 情绪脸谱识别 → ② 手偶情景剧 → ③ 呼吸练习操 → ④ 解决方案树
三、当代教育技术融合应用
(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研究)推荐:
- AR价值观绘本:扫描触发互动场景
- “好行为银行”APP:用代币制强化正向行为
- 家园共育小程序:同步记录幼儿良好表现
四、关键实施要点
- 避免”泛道德化说教”,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强调”幼儿价值观教育要像呼吸一样自然”
- 采用”具身认知”方式,如:
- 整理玩具时的”送朋友回家”游戏
- 排队时的”小火车礼仪”儿歌
- 分享环节的”甜蜜交换”活动
五、评价反馈机制
建议采用”三维成长档案”:
- 童言稚语记录本(语言表达)
- 社会性行为观察表(具体案例)
- 游戏场景视频切片(行为追溯)
特别提醒:”双减”后要警惕从”知识抢跑”转向”道德抢跑”,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提出”价值观教育要有等待的智慧”,建议教师掌握”回应性教学”策略:
- 当孩子出现争执时,不是简单评判对错,而是引导:”如果…可能会…”
- 发现独占行为时,不说教而是创设”材料不够怎么办”的问题情境
实践案例参考:
南京实验幼儿园开发的”小熊的选择”系列微戏剧,通过10个生活化情境,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理解分享、诚信等价值概念,这种”无痕教育”模式值得借鉴。
最后要注意,价值观引导要与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相呼应,避免脱离幼儿认知水平的抽象教育。建议每周设置1个”核心价值观体验日”,如”合作日”、”感恩日”等,采用多感官参与的方式强化认知。
(延伸阅读推荐:虞永平《生活化的幼儿价值观教育》、李季湄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》)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