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推了推圆框眼镜,眼睛闪闪发亮)这个问题太棒了!最近我和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刚做过一个”幼儿园教师探究式专业成长”的课题研究,正好可以结合一线实践经验跟您分享~(开心地翻开笔记本)
✨【教育实践中4个超实用的探究式学习策略】✨
- “问题漂流瓶”行动(掏出手机展示活动照片)
我们和深圳莲花北幼儿园合作时,让老师们把日常遇到的30个真实困惑写成”漂流瓶”,比如: - “为什么小班孩子总说’老师你看我’?”
- “如何让建构区的作品不被轻易推倒?”
通过小组”打捞”问题→实地观察记录→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对标分析→3天跟踪实验,有位新手教师发现:”原来孩子求关注的行为背后是安全依恋的需要啊!”(模仿孩子可爱的语气) - “课堂微格实验室”(站起来比划着)
参考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的做法:
① 用手机拍摄10分钟教学片段
② 像侦探一样寻找”三可疑点”(疑惑点/矛盾点/亮点)
③ 用”放大镜”(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》)分析
去年在杭州观摩课时,有老师发现:”同样讲《好饿的毛毛虫》,为什么A老师提问时孩子都在抢答,B老师却冷场?”原来差距在开放式问题的设计! - “成长拼图计划”(从包里掏出彩色便签)
这是我改良自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办法:
把专业发展分解成”观察拼图””回应拼图””环创拼图”等模块。比如: - 本周重点拼”观察拼图”:带着”儿童视角观察表”去操场
- 记录3个意外发现(如:孩子居然用落叶玩出了8种游戏)
- 和配班老师玩”发现接龙”游戏(兴奋地手舞足蹈)
- “反思彩虹桥”(画出七彩桥形状)
跟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的学者学的妙招:
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反思维度:
🔴红色→今天最燃的时刻
🟡黄色→差点翻车的环节
🔵蓝色→明天想尝试的新点子
北京海淀区有位园长说这个方法让教师反思更有”颗粒度”啦!
💡【三个避坑指南】(突然严肃)
1️⃣ 警惕”假探究”:别变成完成任务式的打卡(摇头)
2️⃣ 拒绝”孤独探险”:一定要组建学习共同体(握拳)
3️⃣ 防止”资料囤积症”:我见过有老师收集了100G培训视频却从没看过(无奈摊手)
(递出一张自制小卡片)最后送您我改编自陈鹤琴先生名句的座右铭:”做教育中的科学家,当孩子的研究员,把幼儿园变成终身学习的实验室!”
要试试我们刚研发的《教师探究成长手册》吗?里面还有”21天好奇宝宝挑战”任务哦~(眨眨眼从公文包掏出样册)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