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到了当前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痛点!让我想起上周在杭州某省级示范园观摩时,园长分享的困惑:”主题墙越做越漂亮,可老师的疲惫感却越来越强”(王园长,2023)。
以下是我结合多年一线指导经验总结的”三化”破局法,特别适合资源不足的情况:
- 【主题生成生活化】
不要被教材局限!去年深圳光明区的”城中村幼儿园”就做了示范:他们围绕孩子每天路过的”肠粉店”展开主题,用纸箱做蒸笼、橡皮泥做配料(李敏教授团队案例)。记住:一个放大镜+孩子的好奇心,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。 - 【资源整合智能化】
推荐几个我们教研团队实测好用的免费工具: - 绘本资源:首都图书馆”少儿数字资源库”(含3000+绘本动画)
- 素材网站:教育部”学前教育资源中心”的区角活动专栏
- 家园共育:用”班级优化大师”小程序发动家长提供废旧材料
- 【实施过程游戏化】
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出:”主题教学应该像乐高,能拆解重组”。比如”秋天”主题可以拆解为: - 科学角:用奶茶吸管做”树叶脉络探测器”
- 美工区:快递气泡膜拓印”树皮纹”
- 角色区:旧床单改造”农产品摊位”
关键策略:把大主题变成微项目,每个活动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(符合《3-6岁儿童学习指南》注意力时长建议)。
特别提醒:缺乏支持时更要做好记录!用手机连续拍摄孩子探究过程,这些影像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。就像南京实验幼儿园虞永平教授说的:”好课程不是做出来的,是发现出来的。”
您目前在开展哪个主题?我们可以具体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做调整。毕竟,最好的课程资源永远藏在孩子的眼睛里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