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!🌱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,我发现”自然现象”简直就是上天赐予幼儿教师的最佳教学资源包!让我们跟着著名自然教育家约瑟夫·克奈尔(Joseph Cornell)的”流水学习法”四部曲,来解锁这些藏在日常中的科学宝藏~
✨ 第一招:天气预报变身STEAM课堂(3-6岁适用)
• 现象选择:从最简单的”彩虹现象”入手
• 操作要点:
1️⃣ 感知阶段(晨间活动):
- 带孩子们用CD片自制彩虹(物理光学启蒙)
- 播放《彩虹糖》儿歌时加入水雾实验(推荐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”多感官浸润法”)
2️⃣ 探索阶段(集体教学):
- 使用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的”三问法”:
“你看到的彩虹有几种颜色?”(观察力)
“什么时候会出现彩虹?”(因果关系)
“我们能抓住彩虹吗?”(物质特性)
• 增值技巧:
搭配绘本《彩虹色的花》做延伸,准备6色玻璃纸让孩子组合光影
🌧️ 第二招:下雨天就是天然实验室(2.5-4岁适用)
• 现象深挖:分龄设计探索路径
- 托班:听雨声辨大小(感官训练)
- 小班:雨水收集测量(数学启蒙)
- 中班:制作简易过滤装置(工程思维)
• 安全提示:
参考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出的”三层防护法”:
- 塑料雨衣+雨靴基础防护
- 限定10分钟观察时长
- 准备姜茶做好保育衔接
🍂 第三招:落叶季里的跨学科探索(4-6岁高阶版)
• 现象延伸:打造”五感探究站”
- 科学站:放大镜观察叶脉(推荐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”微观探索法”)
- 数学站:叶片分类游戏(按形/色/大小)
- 艺术站:拓印画+自然物拼贴
- 语言站:创编”树叶旅行记”
- 运动站:落叶障碍跳(大肌肉发展)
📌 关键提醒:
- 每次探索后必做”儿童会议”(借鉴瑞吉欧的记录方式)
- 建立”自然现象探索档案袋”(含照片/儿童语录/作品)
- 善用”哇时刻”记录表(参考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价法)
💡 终极秘籍:
把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目标打印贴墙上,我整理了对应表:
自然现象 核心经验 典型行为
彩虹现象 🌈 光的折射 会使用”反射””角度”等词
降雨 💧 水的三态变化 能描述蒸发凝结过程
落叶 🍂 生命循环 理解季节与植物的关系
记住杭州幼教名师沈颖洁说的:”好的科学启蒙不是教知识,而是养思维。”下次遇到刮风的日子,不妨带着孩子们举着风车去追风吧!🌪️ 你准备先尝试哪个自然现象教学呢?需要具体教案可以随时找我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