🌟【自然中的”形”探之旅】——让孩子在户外玩转几何的魔法课堂!🌟
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:”大自然、大社会都是活教材”。让我们把幼儿园的数学课搬到户外,用这5个创意活动点燃孩子们对形状的探索热情!
🦋 活动一:自然寻宝连连看(3-4岁)
✨ 准备材料:打孔的形状卡片(可挂在脖子上)、双面胶
- 给每个小朋友发圆形/三角形/正方形的寻宝卡
- 在树林里寻找匹配的自然物(圆形的蜗牛壳、三角形的树叶、方形的树皮裂纹)
- 用”形状放大镜”(中空卡纸)进行观察对比
💡 教育价值:培养形状辨识与自然观察能力
🍂 活动二:大地艺术工坊(4-5岁)
✨ 准备材料:麻绳、树枝、小篮子
- 分组收集不同自然材料(松果→点,树枝→线,大树叶→面)
-
合作创作巨型大地艺术:
- 用树枝摆出三角形帐篷
- 用鹅卵石拼出螺旋形
- 用花瓣铺满圆形花环
📸 记得用无人机拍摄孩子们的立体作品!
🌼 活动三:会变形的影子剧场(5-6岁)
✨ 最佳时间:晴天10:00-15:00
- 用镂空形状板制造影子
-
观察记录:
- 早晨的影子像拉长的长方形
- 中午的影子像标准的圆形
- 下午的影子像变形的梯形
- 延伸活动:用身体组成会”生长”的三角形树影
🎨 活动四:自然印章大师课(混龄)
收集不同截面形状的自然物:
▷ 圆形:芦苇杆横截面
▷ 三角形:三叶草茎秆
▷ 多边形:蜂巢碎片
让孩子蘸取天然颜料(草莓汁+面粉),创作形状拓印画
🔍 高阶挑战:形状侦探任务(幼小衔接)
提供”自然形状线索卡”:
① 找3个天然的正六边形(蜂巢)
② 发现5种螺旋形(松果、蜗牛壳、向日葵)
③ 收集会”变形”的材料(遇水展开的松球)
💫 专家TIP: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建议:”形状认知要经历操作→表象→符号三个阶段”。活动中要注意:
- 先让孩子大量触摸真实物体
- 鼓励用身体模仿形状(三人组成三角形)
- 最后才引入标准几何图形卡片
记得带上这些神器:
✓ 多功能形状量角器(测树叶角度)
✓ 彩色形状贴纸(即时奖励)
✓ 可擦写记录板(画下发现的形状)
课后延伸:
设立”班级形状博物馆”,陈列孩子们收集的:
- 立体形状组(鸟巢→球体,蚁丘→圆锥)
- 平面形状组(蜘蛛网→放射形,雪花照片→六边形)
🌱 正如瑞吉欧教育主张的”儿童的一百种语言”,大自然就是最生动的几何教室。让我们一起打开孩子的”形状觉知”开关,让他们发现:原来数学就藏在每片落叶的纹路里!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