🌿自然游戏中解锁幼儿”超能力”的5个妙招(附园长实战案例)
户外实践不是简单的”放风时间”,而是孩子们发展核心能力的黄金机会。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教研组长,我发现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现成的”教具”。分享几个屡试不爽的户外游戏设计法:
一、感官觉醒:打开孩子的”生物雷达”
(适合3-4岁)
“闭上眼睛摸树皮猜树种”游戏源自北师大教授霍力岩提出的”多感官学习理论”。深圳某幼儿园让孩子们蒙眼聆听10种自然声音(落叶声/鸟鸣/流水),结果68%的孩子听觉敏感度显著提升。
实操TIP:
准备「自然寻宝卡」——画上不同纹理的树叶/石头,让孩子通过触觉配对,培养观察力。
二、问题解决力:丛林里的”工程师”
(4-5岁重点发展)
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曾设计“用树枝搭鸟窝”项目。孩子们要思考:
▸ 怎么选防水的材料?(芭蕉叶VS树皮)
▸ 如何固定结构?(藤蔓缠绕VS泥巴粘合)
进阶版: 在斜坡铺”树叶滑道”,测试哪种叶子滑得最远,渗透物理启蒙。
三、社交协作:蚂蚁式团队作战
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的经典活动——“森林超市”:
① 分组收集”商品”(松果/野花/光滑石头)
② 用计数棒交易
③ 制作”自然货币”(画有相应数量的树皮)
园长反馈:原本内向的孩子在角色扮演中主动承担”收银员”。
四、风险预判:可控的冒险教育
日本”森之幼儿园”让孩子:
✓ 在教师监护下爬1.5米高的树
✓ 用放大镜生火(学习安全距离)
✓ 雨后走独木桥(平衡训练)
研究显示这类孩子意外伤害率反而降低40%
五、自然智能:给虫子做”身份证”
(5-6岁科学启蒙)
参考华南师大袁爱玲教授的”项目式学习”:
- 捕捉昆虫(半小时后放生)
- 用黏土塑形并标记特征
- 制作《操场昆虫图鉴》(文字由幼儿口述教师记录)
✨写给教师的话:
尝试把《3-6岁指南》中的目标”翻译”成自然游戏。比如:
“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” → “比较三种树叶的叶脉差异”
“愿意与人交往” → 组建”探险小队”完成寻宝任务
记得带上手机支架!把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拍下来,这些视频比任何说教都能打动家长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