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!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,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”STEAM教育中艺术与科学的美妙联姻”。让我们用杭州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的话开启这个话题:”幼儿的科学幻想画不是简单的涂鸦,而是认知内化的可视化表达。”(兴奋地拍手)
✨ 超实用的教学锦囊 ✨
- 【主题选择魔法箱】
建议使用”3W1H”原则(What-Why-Where-How): - 自然界奇观(如会跳舞的向日葵🌻)
- 未来交通工具🚀
- 海底城市设计🏰
记得去年在杭州市蓓蕾幼儿园,孩子们为”会发光的树”这个主题创作时,有位5岁小朋友画出了能根据心情变色的”情绪树”,简直惊艳! - 【材料创新实验室】
推荐尝试: - 磁性画板+铁屑:展现”磁力线魔法”
- UV感光纸:制作”阳光绘画”
- 食用色素+小苏打:创作”火山喷发画”
- 【五感探索工作坊】
清华大学胡华教授特别强调:”多模态体验是低龄幼儿学习的金钥匙。”建议:
👂听:播放相关科学现象的ASMR声音
👀看:提供显微镜下的神奇图片
✋触:触摸不同材质的科学模型
👃闻:准备特殊气味的颜料(如薄荷味蓝色、香草味白色) - 【对话式引导技巧】
避免说”画得真像”,试试这些启发式提问:
“如果你的泡泡能说话,它会告诉我们什么秘密?”
“为什么小火箭要设计成这种形状呢?”
(这时可以插入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的研究发现:开放式提问能提升幼儿科学表述能力达43%!)
🎨 经典活动案例分享 🎨
【项目1】”彩虹桥工程师”
- 先用棱镜制造彩虹现象
- 讨论”如果彩虹是座桥会怎样”
- 提供渐变色彩笔+闪粉胶水
- 最后用iPad扫描作品生成AR动态彩虹
【项目2】”微生物艺术展”
- 观察培养皿中的彩色菌落
- 用棉签蘸食用色素”接种”到画纸上
- 创作”看不见的朋友”系列
💡 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 💡
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李敏老师分享道:”我们发现把画架搬到户外后,孩子们对’风的方向’这类抽象概念的表现力提升了200%!”建议尝试:
- 雨天:窗户水雾画
- 雪天:冷冻颜料画
- 风天:飘带轨迹记录
最后提醒三个”避免”:
1️⃣ 避免过于追求”科学性”而扼杀想象力
2️⃣ 避免使用成人化的评价标准
3️⃣ 避免一次性提供太多新材料(3-5种最佳)
记住美国STEAM教育专家Ann Gadzikowski的话:”幼儿的科学幻想画最珍贵之处,在于他们用艺术语言重构了对世界的理解。”让我们继续在这个奇妙的交叉领域探索吧!
(掏出小本本)大家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案例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”科艺融合”小故事~下次我们可以专门聊聊如何用陶土表现地球构造哦!🌍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