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!在幼儿园落实儿童权益保护,不是简单贴个”儿童友好”的标签,而是要像春雨一样”润物细无声”地渗透到每个细节中。让我来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实操方案:
✨ 从环境创设开始 ✨
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说过:”环境是第三位老师”。我们可以:
- 在卫生间设置1.2米以下的镜子(让小朋友能整理仪容)
- 午睡区配备可调节的小夜灯(尊重不同孩子的入睡需求)
- 设置”情绪小屋”(配备软垫、绘本、解压玩具)
🍎 用餐环节的权益保护 🍎
参考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的做法:
- 实行”自助取餐制”(培养自主选择权)
- 设计”食物过敏提示卡”(每个孩子专属)
- 允许”不想吃的可以小声说”(不强求光盘)
📝 课程设计三原则 📝
- 知情权:用图画式的一日流程表(南京实验幼儿园的创新)
- 参与权:每周五开设”儿童议事会”(深圳莲花二村的成功案例)
- 表达权:建立”悄悄话信箱”(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做法)
💡 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💡
- 拍照前蹲下来问:”老师可以给你拍照吗?”
- 换衣服时拉好屏风帘(隐私保护)
- 处理冲突时先说:”你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?”
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特别强调:”儿童权益保护要体现在’哇时刻’的捕捉,更要落实在’啊时刻’的守护。”建议每月进行一次”权益保护微检查”,用手机拍下20个随机瞬间,看看哪些细节还需要改进。
记住,最好的权益保护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自豪地说:”在我的幼儿园里,老师会蹲下来听我说话!”
需要具体某个环节的详细方案,可以继续交流哦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