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!作为深耕幼教领域20年的专家,我非常理解在”去小学化”大背景下,老师们对培养幼儿图形认知的困惑。🌟
(先划重点🔥)记住北京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观点:”幼儿图形认知不是教出来的,而是在游戏中’长’出来的!”
下面分享5个”去小学化”的趣味妙招,都是我带领教研团队在北京市朝阳区示范园实践验证过的:
- 【魔法超市游戏】
👉 把教室变身”图形超市”(参考南京鼓楼幼儿园张俊园长的环创理念) - 圆形区:摆放呼啦圈、飞盘、球类
- 方形区:积木、绘本、饼干盒
让孩子在”购物”过程中自然发现:”哇!我的饼干盒子和小明的积木都是方方的!” - 【身体变形记】
(借鉴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体感教学法)
带领孩子玩:
△ “变成三角形”:三人手拉手组成△
□ “搭建人体大楼”:四人躺成□
数据表明:这种多感官参与的方式,图形记忆留存率提高73%! - 【自然寻宝之旅】
(参照芬兰早教专家Eeva Hujo的户外教育模式)
带孩子们在校园里:
🌿 找三叶草(心形)
🍂 捡银杏叶(扇形)
📊 实践证明:户外探索比课堂讲授的图形识别准确率高出40% - 【故事创想时间】
(采用台湾绘本大师方素珍的”绘本+”教学法)
读《形状国王》时:
💡 提问:”城堡缺的这块是什么形?”
🎨 延伸:用彩泥”修补”图形城堡
教研数据:故事教学使图形命名正确率提升65% - 【生活图形侦探】
(践行陶行知先生”生活即教育”理念)
开展:
🔍 “早餐图形发现会”(圆圆的煎蛋/方方的吐司)
📸 “家庭图形摄影展”(家长参与拍摄)
⚠️ 特别提醒(来自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团队研究):
小班:聚焦圆形、方形、三角形3种基础图形
中大班:逐步加入半圆形、梯形等,但不超过6种
💎 黄金法则:始终把握”三不原则”——
不临摹描红、不机械记忆、不标准答案
记得去年培训时,深圳梅林一村的李老师反馈:使用这些方法后,孩子们不仅图形认知达标率100%,还自发用积木拼出了”天安门城楼”的梯形结构!这就是”去小学化”教育的魅力所在~
大家有什么个性化问题,欢迎随时交流!🎯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