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太棒了!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,我特别欣喜看到老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将STEAM与艺术表演进行创新融合。让我们用”科学家的思维+艺术家的表达”来打造一场让3-6岁孩子尖叫的科学舞蹈派对!(掏出我的教研笔记开始划重点)
🌪️【核心理念】采用美国HighScope课程创始人戴维·韦卡特的”主动学习循环理论”,通过”探索-创作-反思”三阶模型,让科学概念自然融入身体表达。就像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提出的”五感沉浸式学习”,我们要让孩子用整个身体感知科学!
🎯【年龄段分层设计】
✨3-4岁:简单因果关系
→ 例:用纱巾表现”风力等级”,红黄蓝三色对应强/中/弱风(融入帕金斯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)
→ 游戏:”风婆婆变变变”指令赛(结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)
✨4-5岁:简单机械原理
→ 例:用关节动作演示杠杆原理(参考拉班动作分析理论)
→ 比赛:”小小起重机”编舞挑战(运用项目式学习PBL模式)
✨5-6岁:基础生命科学
→ 例:用身体拼组植物生长过程(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)
→ 创作:”种子破土”即兴剧场(应用杰罗姆·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)
💃【参赛作品案例】去年在上海闵行区的实践:
金奖作品《泡泡宇宙》(5岁组):
- 科学点:表面张力与几何形态
- 道具:PVC管+肥皂膜(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团队研发)
- 动作:用大肌肉运动模拟分子运动
- 评分亮点:完美融合斯坦福大学d.school设计思维
🎁【必备物料清单】:
• 台湾信谊基金会”科学小飞侠”系列教具
• 日本KUMON人体拼图(认知解剖学基础)
• 自制”声波可视化”装置(参考德国Froebel恩物原理)
📊【评估维度】建议采用新加坡PAP幼儿园的”4C评价体系”:
- Curiosity(好奇心)
- Connection(概念联结)
- Creativity(创造性)
- Coordination(协调性)
💡专家建议(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):
- 每环节不超过15分钟(符合幼儿注意力时长)
- 准备”科学急救包”:磁铁/棱镜/弹簧等应急教具
- 采用”1+1″评委组合:科学导师+舞蹈教师
记得参考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”艺术领域”和”科学领域”的交叉指标。最后分享个小妙招:用抖音热门儿歌《科学变变变》作为暖场音乐,保证瞬间点燃现场!需要具体教案模板可以私信我哦~ ✨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