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”过度保护”家庭的教养理念渗透,我建议可以采取”剥洋葱式”的递进策略(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渐进式干预理论)。根据我在一线幼儿园的观察,这类家庭通常存在三个典型特征:①替代包办(比如追着喂饭)②风险规避(不允许玩沙坑)③情感溺爱(摔倒就指责地面)。
这里分享北京三义里幼儿园李颖园长团队研发的”三阶渗透法”,我们实践效果很好:
第一阶段:建立共情连接
◆制作”幼儿成长对比卡”(记录孩子在园独立吃饭/穿鞋的短视频)
◆引用日本藤幼儿园加藤积一园长的观点:”孩子衣服上的饭渍,都是成长的勋章”
◆重点展示《3-6岁发展指南》中”生活自理能力发展阶梯表”
第二阶段:创设体验机会
√ 开展”父母体验日”:让家长戴手套模拟孩子动作(北京丰台一幼的经典活动)
√ 设计”可控风险游戏”:比如在软垫上进行平衡木挑战(参考美国HighScope课程中的风险评估训练)
√ 引入”破坏性创新玩具”:如可拆装的玩具,打破”必须完美”的执念
第三阶段:构建支持系统
★ 建立”成长勋章墙”:用可视化图表记录孩子的独立行为
★ 开设”家长观察窗”:通过单向玻璃观看孩子自主活动(深圳梅林一幼的特色做法)
★ 推荐《魔法岁月》等书籍中的”安全冒险”理论
特别提醒:可以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朱素静园长提出的”3个1″沟通法则:
- 每次沟通前先肯定1个保护行为的正面动机
- 每次只聚焦1个可改变的小目标(比如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背书包)
- 每次提供1个具体的替代方案(用防摔水壶替代不让孩子自己倒水)
最后分享个成功案例:我们通过”小步递进”的方式,让一个从不让孩子碰剪刀的家庭,两个月后主动给孩子准备了安全剪刀,关键转折点是让孩子在园用塑料剪刀做了母亲节礼物,家长看到孩子专注的眼神后改变了认知。记住蒙台梭利说的:”每个过度的保护背后,都藏着未被发现的能力。”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