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园共育】让家长从”围观者”变”策划者”的5个妙招|幼师必备攻略
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,我发现很多老师在组织亲子活动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:家长参与度低、活动流于形式。今天结合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”双向奔赴式家园共育”理念,分享我在北京海淀区某省级示范园观察到的成功经验。
🌟 一、建立”家长智囊团”(关键第一步)
• 按专业特长分组:比如设计师家长负责视觉包装,IT家长开发签到小程序
• 典型案例:上海荷花池幼儿园的”爸爸助教团”每月策划STEM主题活动
• 工具推荐:使用”鲸打卡”小程序建立家长资源库
🎯 二、给家长”可操作的参与脚手架”
• 提供3级任务卡:
青铜任务:提交1个游戏创意
白银任务:认领物资采购
黄金任务:担任活动主持人
• 借鉴芬兰”家长参与阶梯理论”,从低到高逐步引导
📱 三、打造”线上共创空间”
• 在班级钉钉群开设”活动策划”话题板
• 示例:深圳实验幼儿园用”腾讯文档”实时编辑活动方案
• 每周发布”创意征集令”配上有趣的短视频预告
💡 四、设置”家长体验官”制度(实战技巧)
• 提前2周邀请3组家庭试玩活动方案
• 制作《家长建议收集表》包含:
- 孩子兴奋度评分
- 时间安排合理性
- 安全注意事项
• 北京丰台一幼通过这个方法将活动满意度提升40%
🎁 五、建立可视化反馈机制
• 活动后发放电子感谢状(可生成朋友圈分享图)
• 制作”家长贡献树”墙面展示
• 引用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观点:”家长需要看到自己的教育价值被专业认同”
⚠️ 特别注意:
避免”为了参与而参与”,建议参考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五大领域目标,确保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价值。比如某次亲子运动会可以侧重”健康领域-动作协调”目标。
最近在为园所设计《家长参与度评估量表》,包含7个维度21项指标,有需要的老师可以留言”量表”,我会私发详细资料包(含10个成功案例视频)。
你所在班级最受家长欢迎的亲子活动是哪类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实战经验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