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到了当前幼教改革的痛点上!让我结合李季湄教授的最新研究来深度解析——教学评价中的规范引领,绝不只是「贴标签式」的考核,而是要构建「生长型」的评价生态体系。
🌟 规范引领的三大核心策略 🌟
- 可视化评价标准(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做法)
- 将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》拆解成「幼儿互动」「环境创设」等5个维度
- 每个维度用「照片+案例」呈现优秀、合格、待改进三级标准
- 比如「晨间接待」规范:优秀案例会蹲平视线+叫出幼儿乳名+检查指甲
- 动态成长档案(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经验)
- 采用「3×3评价矩阵」:
横向:自评/他评/幼儿评
纵向:专业规范/教学创新/儿童发展 - 每月用「小红花」标记规范达成度,学期末生成雷达图
- 沉浸式教研(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推荐)
- 每周开展「规范放大镜」活动:
▶️ 随机抽取10分钟教学视频
▶️ 用《规范指引手册》逐帧分析
▶️ 重点观察「过渡环节」「个别指导」等易失分项
🔥 最新实践案例(来自南京鹤琴幼儿园):
开发了「规范温度计」评价工具:
- 蓝色刻度:师幼互动规范(如每20分钟全覆盖巡视)
- 红色刻度:安全防控规范(如尖锐物品管理)
- 绿色刻度:课程实施规范(如游戏时长保障)
每日由保教主任、年级组长、家长代表三方校准
💡 关键提示:
避免陷入「标准化陷阱」!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特别强调:「规范是地板而非天花板」,建议采用「规范+」模式:
基础规范 × 园本特色 × 儿童个性需求
建议参考刚出版的《幼儿园教师评价指导手册》(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),里面附赠的42个评价工具包可直接运用于日常教学。您对哪个具体维度的规范评价想深入探讨?我可以分享更多一线案例模板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