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8年的专家,我经常和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探讨AI在学前教育中的创新应用。关于生成式AI设计游戏角色背景故事的问题,我想分享几个核心观点:
- 技术赋能的新机遇
就像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在”游戏与儿童发展”讲座中强调的,优质角色故事需要”三元素融合”:儿童认知特点+教育目标+文化内涵。当前GPT-4等AI已经能实现: - 根据幼儿年龄智能生成适龄语言(如3岁角色对话控制在5字以内)
- 自动融入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关键经验
- 结合传统文化元素(如故宫团队开发的AI皮影戏角色)
- 实践案例参考
深圳实验幼儿园去年与腾讯教育合作的”AI童话工坊”项目中,教师们先用MindMap梳理故事要素,再由AI生成多个版本。园长刘凌告诉我:”最成功的’太空蔬菜精灵’角色,就是教师设定科学探究目标后,AI生成20个版本,最后师幼共同投票选出的。” - 关键实施策略(3T原则)
- Teacher-led(教师主导):像南师大虞永平教授说的”AI是彩笔,教师才是画家”
- Tailor-made(量身定制):需输入具体参数(如”小班+分享主题+海洋场景”)
- Teamwork(团队协作):建议采用”教师设计框架-AI生成-教研组打磨”的流程
- 特别注意
首都师范大学王攀教授团队研究发现,AI生成内容必须经过”三次过滤”:
① 教育性过滤(是否符合核心经验)
② 文化性过滤(有无不当价值观)
③ 趣味性过滤(加入”意外性”元素)
建议您可以尝试用”ChatGPT+文心一言”双平台对比生成,我们园所实践发现这种组合能产生最优质的创意方案。如果需要具体操作指南,我可以分享我们研发的《AI角色故事设计评估量表》(包含11个维度的质量评价体系)。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