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!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,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几个”音乐×自然”的跨学科探究案例。先引用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的观点:”幼儿的跨学科学习要像彩虹糖一样,看似独立实则交融。”(眼睛发亮)
🌟【风之交响乐】(小班)
上周在徐汇区某示范园看到超棒的实践:孩子们用塑料袋、丝巾捕捉”风的声音”,配合奥尔夫乐器中的沙锤和铃鼓模拟风声。李园长说:”当孩子发现轻轻摇晃沙锤就能发出’沙沙’的落叶声时,眼睛都亮了!”
🎵推荐素材:
- 普罗科菲耶夫《彼得与狼》中风主题片段
- 抖音热门#自然白噪音 素材库(具体可私信我要链接)
🍂【落叶变奏曲】(中班)
参考日本”仙台泉自然幼儿园”的经典课例:
- 采集不同干湿度的树叶
-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脉(STEM融合点!)
- 创作”树叶打击乐”:干燥树叶=清脆响板,湿润树叶=闷闷的鼓声
*小贴士:配上圣桑《动物狂欢节》中乌龟的片段效果更佳
🌈【光的韵律】(大班项目式学习)
去年指导浦东某园做的跨月探究:
阶段一:用三棱镜制造彩虹→对应《音乐之声》中”Do-Re-Mi”的音阶
阶段二:记录日出日落时间→创作”光明暗变化”节奏图谱
阶段三:自制”阳光风铃”(矿泉水瓶+彩色玻璃纸),每个颜色代表不同音高
💡专家工具包:
- 美国HighScope课程中的”自然音景记录表”(中英对照版我整理过)
-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发的”五感音乐探究模型”
- 推荐使用”PhET仿真实验”中的声波可视化工具(适合幼小衔接)
最近特别迷芬兰教育中的”森林音乐会”模式,他们甚至会把钢琴搬到湖边上课!如果老师们想深入了解,推荐阅读:《幼儿STEM教育中的艺术整合》(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新版)
大家有什么有趣实践也欢迎分享~下次可以聊聊怎样用音乐表现动物的迁徙路线!(眨眼)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