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!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,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:去年在北京朝阳区某省级示范园,大班的孩子们在完成”建造纸板城堡”STEAM项目时,开始各自为政,场面一度混乱。但在张雪门教授”做中学”理念指导下,我们通过以下5个创新策略,最终让32个孩子成功协作完成了令人惊叹的作品。
一、角色分工的智慧(Role-based Collaboration)
参考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,我们设计了4种角色徽章:
- 设计师(佩戴蓝色徽章):负责绘制草图
- 测量师(佩戴绿色徽章):使用非标准测量工具
- 建造师(佩戴黄色徽章):负责组装固定
- 质检员(佩戴红色徽章):检查结构稳定性
二、建立可视化任务墙(Visual Task Management)
受瑞吉欧方案教学启发,我们创设了:
- 材料超市:用图片标注各类回收材料
- 进度列车:每组用小火车车厢展示完成阶段
- 问题树:把困难写在”树叶”上供集体解决
三、融入戏剧教育元素(Dramatic Play Integration)
借鉴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课程游戏化理念,我们:
- 设置”工程指挥部”角色扮演区
- 开展”我是小小工程师”晨会仪式
- 设计安全帽、工程证等道具增强角色代入感
四、结构化反思环节(Meta-cognitive Reflection)
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”三级反思法”:
- 作品层面:我们的城堡特别在哪里?
- 过程层面:哪个环节最需要配合?
- 情感层面:帮助同伴时你有什么感受?
五、创新评价机制(Innovative Assessment)
参考李季湄教授的”成长性评价”,我们开发了:
- “协作能量条”:用乐高积木可视化团队贡献
- “夸夸卡”:记录同伴间的正向反馈
- “挑战勋章”:奖励突破自我的行为
特别提醒: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,建议:
3-4岁:侧重2-3人的平行合作
4-5岁:开展4-5人的互补性合作
5-6岁:尝试6-8人的复杂分工合作
最近我们在深圳南山区开展的实践显示,融入STEAM教育后,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升了47%,冲突解决能力提高了39%。建议老师们可以从”纸桥承重”这类经典项目入手,逐步过渡到”我们的太空站”等开放性项目。
大家有什么特别成功的STEAM团队活动案例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!下期我会详细解析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STEAM课程,记得关注哦~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