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深度解析】”双减”政策下幼师必备的5大教育方法转型 | 附实操案例
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,我发现”双减”政策正在倒逼幼儿教师重构教育理念。结合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团队最新调研数据,我认为幼师需要在以下5个方面实现方法论升级:
- 游戏化教学的艺术再造(核心变化)
- 典型案例:上海荷花池幼儿园的”超市游戏课程”(获2023年全国游戏案例一等奖)
▶️ 将数学认知融入角色扮演
▶️ 用废旧材料自制收银系统
▶️ 儿童自主设计价签培养前书写能力 - 过程性评价的精准实施
建议采用”3维观察记录法”:
🔍 即时记录(手机便签/便利贴)
🎥 视频回溯(每周选取3个典型片段)
📊 成长图谱(参考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模板) - 家园共育的模式创新
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”三微”策略:
💫 微视频:录制30s幼儿在园精彩瞬间
🌈 微项目:发起”家庭自然探秘”等轻度任务
✨ 微分享:用语音备忘录传递育儿锦囊 - 环境创设的留白智慧
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建议:
➖ 减少高结构玩具(控制在30%以下)
➕ 增加自然材料区(树枝/松果/贝壳等)
✨ 保留2处”空白墙”供幼儿自主创作 -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
杭州幼教教研员沈颖洁提出”4D角色模型”:
🕵️ 发现者(Discovery)
🎭 玩伴者(Dramatic)
🧠 思考者(Deliberation)
💎 闪光点挖掘者(Diamond)
✨ 实操建议:下周就可以尝试的3个小改变
① 把集体教学活动时长压缩20%,置换为自主游戏
② 在过渡环节加入手指谣等非正式学习
③ 用”我注意到…”句式替代”你真棒”式评价
(配图建议:信息图表呈现游戏课程设计流程图/环境创设对比图)
这些转变不是简单的技术调整,而是教育哲学的深刻变革。正如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所言:”‘双减’本质是要重建’儿童在场’的教育生态。”建议老师们从一个小切入点开始实践,用1-2个月时间深度打磨一个方法,逐步构建新的教育范式。
需要任何具体案例的详细方案,欢迎随时交流探讨!
-=||=-收藏赞 (0)
幼儿园研学培训,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
南通、常州、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多处培训基地,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、幼儿园资源,让你深入幼儿园,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。专题研修:课程叙事专题研修、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。